景区“超载”折射管理缺位

时间:2023-10-26 来源:文化旅游内参编辑部 作者:

近年来,我国景区“超载”现象频繁出现,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景区管理缺位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景区超载

首先,景区“超载”暴露出我国部分景区在规划和管理上的不足。一些景区在规划时就存在设计容量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游客参观的需求。同时,景区管理人员在节假日等重要时段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游客数量的合理控制,从而导致景区承载能力超负荷。

景区1

其次,景区“超载”反映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不平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一些景区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景区环境承载能力逐渐下降。游客数量的激增使景区生态环境面临更大压力,进一步加剧了景区“超载”现象。

景区2

此外,景区“超载”还凸显了我国旅游市场法规和监管的不到位。尽管相关法规对景区最大承载量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景区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对景区“超载”现象查处不力,也成为导致景区“超载”的重要原因。

为解决景区“超载”问题,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加强景区规划与管理。在景区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景区承载能力、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景区设计容量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同时,景区管理人员要采取预约、限流等措施,确保游客数量的合理控制。

2.优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严格遵循景区最大承载量,防止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

3.完善旅游市场法规与监管。加大对景区“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景区门票价格、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4.提高游客素质。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升游客的文明旅游意识,引导游客合理规划行程,避免盲目跟风前往热门景区,从而减轻景区压力。

5.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鼓励景区创新开发,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引导游客分散式、差异化出游,减轻部分景区的“超载”压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施行,有望缓解我国景区“超载”现象,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发展促进

文化旅游【全国旅游市场发展促进中心】招聘市场调查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