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发布到2030年,适宜大熊猫栖息的面积不少于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的8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哲)8月19日在青海西宁举行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经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复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全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正式发布总体规划。
《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提出一系列目标——到203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内,适宜大熊猫栖息的面积不少于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的80%;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大熊猫栖息地斑块少于10个;森林蓄积量达到2.62亿立方米;监测体系覆盖率达到70%;自然教育受众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
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21978平方公里,其中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2021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内,适宜大熊猫栖息的面积占77%,按照《总体规划》,到2025年,这个数字不少于77%,到2030年不少于80%。”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解释,为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提高大熊猫栖息地生态质量。为此,《总体规划》以关键工程为抓手,提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强化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内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与保护。
截至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内调查到的大熊猫有1340只,占比超过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0%。有参与《总体规划》编制的专家表示,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是大熊猫种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部分局域种群仍然面临生存挑战。
挑战直接体现在“割裂”的斑块数量上——截至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中大熊猫栖息地被“割裂”为13个斑块。对此,《总体规划》要求在拖乌山、泥巴山、二郎山、皮条河、土地岭、施家堡、黄土梁等大熊猫栖息地植被脆弱区域开展长期监测。
监测任务是找出阻隔大熊猫种群联系的限制因素和区域范围,有针对性地构建7条关键生态廊道。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修复,“缝合”原本“割裂”的活动区域,从而促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总体规划》从数据基础入手,提出“一套数据,一个中台,一套算法,一朵云,一张网”的建设目标。以此为基础,掌握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推动科学保护。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将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在日常巡护过程中,《总体规划》还提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建设巡护监测员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巡护能力提升培训。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dt/2023/8/21/606196e535a041f1a00df6269bbf83a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