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以务实举措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2023年,海北州文体旅游广电系统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大使命,聚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深入推进“12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以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文体群众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全州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呈现出热度高、有突破、重提升、影响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硬件基础不断夯实
今年以来,海北州文旅系统实施项目35项,总投资3.48余亿元;谋划储备文旅招商引资项目35项,总投资34亿元;谋划储备重点文体旅游项目117项,总投资52.8余亿元。黄河文化公园(海北段)西海郡故城遗址基础设施、门源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综合性非遗馆、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海北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门源段)保护展示中心等项目陆续竣工验收,阿咪东索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金银滩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总投资6.13亿元的中国原子城暨“两弹一星”精神传承项目完成项目申报书、初步建设方案等已报省发改委全力争取落地。配合州交通部门推进交旅融合示范州创建工作,目前在建高速国省道同步规划实施观景台14处、停车港湾和驿站79处、综合服务区9处、骑行道和步道,“快进慢游”体系逐步构建。住建、林草等多部门围绕目标共同联动,在形象改善、生态融合方面共同发力,提升海北颜值,厚植生态底色,助力海北特色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示范创建取得成效
以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好国家公园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民生保障三者关系为总体目标,按照“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总体要求,聚焦年度任务,先后5次下发任务分解清单,指导刚察县、海晏县编制完成《刚察县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刚察县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发展规划》《海晏县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发展规划》、6个观景点(台)建设方案、分公司组建方案等,为推进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提供了科学引领。为全力打好“碧波荡漾青海湖”品牌,督导刚察县、海晏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如期完成环湖北岸普氏原羚特护区、圣泉体验区、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伊克乌兰乡民俗文化体验区、金沙湾5个观景点(台)的建设任务并开门迎客,督促克土望绿亭治沙示范区加紧建设,普氏原羚科普研学基地驿站、圣泉湾露营基地驿站、金沙湾驿站等已建成投用,圣泉综合服务区已建成,泉吉交旅融合综合服务体正在建设中,极大拉长了环湖北岸旅游线,提升了重要交通节点的旅游服务功能。先后策划推出《走进同宝山下克土治沙点》《每周一景——青海湖仙女湾景区》《湖畔初夏美如画》《横卧在青海湖畔的“美女”——金沙湾》《高原圣湖·鱼鸟翔集》等宣传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青海湖示范区旅游新形象。
资源品牌更加响亮
在现有5条精品旅游线路基础上,新推出“丝绸之路”四日游、最美227线“河西走廊”体验游、“观田野风光、赏乡村风情、品农家风味”河清海晏一日游、上去达坂望门源、天境祁连绿色生态之旅等线路。其中,天境祁连绿色生态之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了海北州在北部环线、甘青旅游大环线、环青海湖旅游线等重点线路上的支撑和联动作用。同时,积极培育申报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民宿、星级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等行业典型,今年海晏县达玉民俗村创成4A级旅游景区,门源县照壁山景区、海晏县文迦牧场景区、祁连县祁华锦秀峨堡古城驿站景区创成3A级旅游景区,10家景区获评2A级旅游景区。蕃域火山温泉酒店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祁连天境圣湖托茂部落自驾车旅游营地获评国家4C级自驾车旅游营地;海晏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祁连阿咪东索景区、刚察湟鱼家园景区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列入省级生态旅游创建景区名单;成功评定1个国家级、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全力推进金银滩-原子城景区5A创建工作,软硬件提升工程已收尾。
旅游氛围和谐热烈
海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市监、交通、公安、卫健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全州文化旅游市场三年整治专项行动、环湖北岸旅游市场规范整治“回头看”、备战旅游旺季“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等,持续优化、净化全州文旅市场环境,今年截至目前共检查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1399家次,出动检查人员4603人次,向商户及干部群众发放政策宣传资料4000份,及时处理投诉30起,全州旅游市场秩序整体呈现良好态势,截至目前未出现价格虚高及扰乱旅游市场行为,切实维护了“梦幻海北”品牌形象。为营造热烈的旅游氛围,先后举办了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青海湖祭海盛典、首届中国原子城半程马拉松赛,常态化举办“徒步、赛马、自行车、射箭”四大体育活动,承办环湖赛海北段赛事、青海湖诗歌节、第八届中国青海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等,集中展示了梦幻海北的优势资源和无限魅力。
以文促旅释放活力
持续推进文艺创作、非遗传承、文物活化利用与旅游事业深度融合,海北本土电影《牧民省长尕布龙》在西宁特别献映,民族舞剧《那时,金银花开》在青海大剧院成功首演,“神秘原子城·大国铸剑人”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青海湖博物馆征集各类文物藏品260余件,“核实验成功二十周年纪念章”“东方二甲导弹”“熔炸药锅”等7件文物入选省第二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成为游客打卡海北的必经之地。戏曲进乡村、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展演、非遗线上展演、全民阅读、文创产品发布会等活动精彩纷呈,收获好评。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开发民族服饰、唐卡、剪纸、刺绣、动物标本、牛羊头饰品、祁连玉产品、牦牛酸奶、风干牛羊肉、草原黄菇、祁连沙棘等200余种具有观赏性、体验性、收藏性、品味性、实用性的非遗作品、文创产品、特色文旅商品,广受游客青睐。
宣传渠道逐步扩宽
借助中央、省、州媒体,号召全州政务新媒体积极宣传海北文旅资源,先后策划推出“海北有多美,文旅人来说”系列宣传视频、“从同宝山出发开启红色之旅”、《谁不说我家乡好》《湟鱼洄游季》等大型直播活动,今年重点对环湖北岸6个观景点(台)、金银滩-原子城景区、同宝山红色生态旅游资源及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公园等文旅资源进行宣传推介,各大媒体头条报道的频次明显增加,海北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今年与省外文旅协会、企业签订旅游市场共建共享合作协议1000余份,参加首届甘新蒙青“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大会,成功跻身甘青旅游大环线必经打卡地,为打造海北特色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开拓了省外市场,营造了良好环境。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dffc/206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1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2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3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4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5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6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7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8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9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10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1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