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的“湘南第一村”,好“City”啊!
飞一般的武广高铁从田野上掠过,离高铁列车不过几百米处,郴州市永兴县高亭司镇板梁村,从象岭山的山坳里,浮现世间。
7月,满塘荷花盛开的季节,漫步板梁古村,前有绿水,后有青山,左有老屋,右有荷塘,“梦中板梁”的印象在脑海中逐渐清晰。
“过了接龙桥,才算是进了村”
村前,一条清澈的小溪缠绕而过。小溪边,水面如镜,柳丝飘舞,村民们忙着洗漱衣物,小孩子拿着柳枝拂动溪水。
这条溪叫板溪。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承事郎刘润公回乡修建宗祠,正当准备上梁时,横梁突然不见,村民四处寻找无果。直到村前的溪水上游,一块木板缓缓飘过,被工匠打捞后发现,尺寸与原梁极为吻合,吉时一到,便用此木板代梁。
板溪,不仅与板梁的得名有关,也见证了古村的兴旺。
从溪上一座三孔九板的石板桥上跨过,进入板梁村。“这座桥名叫接龙桥,传说是将已走失的龙气接回来。村里人认为,过了接龙桥,才算是进了村。”李海群是邻村嫁到当地的媳妇,在板梁村生活了16年,现从事讲解员工作。在她的指引下,我们踏上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被当地人称为“官道”。
“这条路可不简单,是金陵古驿道,向南可到广西、广东。”李海群告诉我们,板梁是原金陵县重要集镇,商贾繁荣一时,当年杨贵妃要吃广东岭南的鲜荔枝,就是由这条道骑马传送。
沿“官道”移步,板梁村的昔日繁华在李海群的讲述中,一一浮现。
板梁村一角
穿行板梁村,古塔、古庙、古祠堂、古钱庄、旧私塾等交错分布,巧妙布局。360多栋、1000余间明清古建筑连绵成片,占地近3平方公里,至今保存完好。
这些历经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尽显湘南建筑特色。无论是水磨青砖,还是“门当”“户对”,或者是砖雕、石雕、木雕,其工艺都十分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清代三品官员刘绍苏的故居,堪称村内湘南建筑的集大成者。“三进式”布局大气恢宏,进门口的一间房为“一进厅”,经过天井和厢房便到“二进厅”,上台阶过两边的虎眼天井后,为“三进厅”。
刘绍苏厅集石雕、木雕和泥雕之精华于一屋,建筑雕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门前顶部全为木雕,门窗中心雕刻有福、禄、寿、喜图案,庭院墙上的“八仙过海”泥雕,更是板梁古村现存最精美的泥雕作品。
“你再看,地板是方砖组成圆形图案,屋顶则是方形天井采光透气。”李海群说,这些设计都是儒家中庸之道礼仪修养的体现,寓意外方内圆不自满。
板梁村前半月塘,满塘荷花盛开。
因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光上佳、文化底蕴厚重,板梁古村被誉为“湘南第一村”。因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价值,2010年,板梁村入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与大多古村落少有人居不同,板梁村内现仍生活着2000多名村民,曾经辉煌历史的痕迹,至今犹在。在村支书刘智雄看来,“房子有人住,才有灵气,才能更好地保存下来。”
“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可不能断”
岁月更迭,板梁村经久不衰,一直人丁兴旺。
元朝末年,为躲避战乱,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子芳流落板梁村避难,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刘氏族人得以在此安家。
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刘氏家族在板梁村站稳脚跟,立起门户。“全村同姓同宗,为汉武帝刘氏后裔。”刘智雄介绍,板梁古村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落,从板梁迁徙往外发展的刘姓村庄有400多个,8万多人。
作为皇家后裔,刘氏家族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崇文重礼之风在板梁村盛行。村里的松风私塾,为刘氏家族私塾,也是板梁古村最早期的学府。
眼前的松风私塾,不再有书桌、学子。“龙泉无语读芳书”“家山落日照苍亭”,雅致的对联,似乎在唤醒板梁的朗朗读书声。
“在那个年代,一般的村子里少有私塾。”刘智雄说,板梁村的适龄孩童,都会入松风私塾,从礼仪礼俗学起,代代相承。
如今,私塾昔日盛景虽已不在,但是板梁人世世代代崇文重礼的一些特定习俗却被保留下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高亭宴礼。
3个月前,板梁村以一场盛大的古宴,礼待一批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游客。
宴礼当天,村民刘军辉早早来到村头围观,场面很是热闹壮观。“这还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见的,这么多年都没变。”在他的印象中,高亭宴礼是重大庆典时必遵的礼仪,程序严谨,分接客、宴客、送客三个环节。
接客时,接龙桥被红布装点得喜气洋洋,迎客队伍浩浩荡荡。在司正的带领下,4名头戴一字巾帽、身穿酱红宽领右衽长袖衫的司仪和2名身着圆领彩衣的吉祥童子欢喜迎客。
板梁古商街上,孩童追赶嬉戏,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
《巧梳妆》《游春》《十打》《青女赏月》……伴随着节奏明快的湘南花鼓小调、婉转绵长的古昆腔,游客们来到宴客的祖厅。
进厅入席,游客按长幼秩序从上至下入座,祖厅传杯,祝酒四杯,贺词四轮。宴席三亭到位,大乐三曲为篇,唱赞三合成章,敬酒三巡成礼,菜肴三三加一,寓意步步高升。
高亭宴礼源于周朝“三礼”之《礼仪》,又称“周礼古宴”,是板梁古村保留最完整、最具古风特色的礼俗,也是郴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得知村里要办高亭宴礼,已经搬离了村子的刘军辉特地带着儿子赶回来,学习体验传统宴席礼仪。
“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可不能断。”刘军辉说,虽然人离开了村子,但刘家人的根始终在板梁。
“上百年的老宅子,是乡愁所系”
板溪源头不远处,是村民刘斌的祖宅。2000年,刘斌在一公里外盖了新房,全家乔迁新居,但祖传的老宅依然保留。如今,刘斌时不时来打理清扫,透过古旧的木桌木椅,追溯童年的生活印记。
“上百年的老宅子,是乡愁所系。”刘斌说,有些村里头喜欢把老房子推了盖新房,但在板梁不是,大多数人选择把老宅保留下来,“就连老家具都舍不得卖,出多少钱都不肯。”
朴素的初心,让360多栋明清历史建筑洗尽铅华,成为少见的规模庞大的湘南传统建筑群。菲律宾《联合日报》总编辑董拔萃曾感叹:“板梁古村砖木结构的连片古建筑群令人震撼。”
时光的流转中,一些年轻的力量,陆续加入保护发展板梁古村的队伍中。
“第一次来板梁时,我还在读高中。”走在板梁的青石板路上,郴州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项目负责人杨阳回忆,板梁的湘南风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2012年,永兴县政府投入2亿元,启动板梁古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项目,时年24岁的杨阳加入其中。团队先后数十次来到板梁实地调研,现场踏勘、摸清村情、形成规划、审议修改……历经一年多时间,最终制定出板梁古村整体保护性修缮规划。
“在我调研过的湘南地区中,板梁是传统建筑数量最多、建筑单体保存最完好的村落之一。”杨阳介绍,由于年久失修,板梁古村不可避免地出现屋顶漏雨、木料腐烂、门窗雕刻模糊不清等“病况”。
为保证原汁原味,修缮用的材料都是老瓦和原木,马头墙、窗扇等精美的建造技艺,给修复工作带来不小挑战,板梁村特地请来老工匠,让一些已经消失的“细节”再现在世人眼前。
板梁村临近武广高铁,是从高铁上看得见的古村落。
在修旧如旧的同时,许多细节也体现了品质提升。如防火方面,早在2019年,永兴县消防、文旅等相关单位组建专家组,对古村消防基础建设实地调研;国家文物部门投入专项资金,新建古村消防蓄水池、消防管道铺设、拓宽消防通道等。
登高板梁村,眼前的高铁一趟接一趟呼啸而过。刘智雄说,板梁是一个能从高铁上看到的古村落。未来,板梁将沿武广线方向,连接悦来温泉、黄克诚故居、永兴便江风景区等知名景点,串点成珠,让文化流动起来,丰富旅游业态,吸引更多游客来此观光、休闲。
时光缓缓流淌,板溪边依旧回荡着欢声笑语,古老的高亭宴礼仍演绎着千年前的周礼古韵。板梁这座湘南古村,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mtjj/202407/t20240715_333550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