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 走出自己的城乡融合路
立秋过后,正是葡萄成熟时节。西青区张家窝镇柒鲜女葡萄园果实飘香,晶莹饱满的葡萄珠惹人垂涎。
西闫庄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书记、理事长杨长庚正带着农户们为即将在月底开展的葡萄丰收季活动做准备。他告诉记者,这片288亩的葡萄园正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新路径迈出的坚实一步。
柒鲜女葡萄种植园原先也是农业园区,因经营不善一度撂荒闲置。2023年,西闫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专业的种植公司,共同投资培育集体经济项目,将撂荒的农业园区整合到村集体中,借助专业资源,对园区的棚膜棚架、通风设施、灌溉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引进了现代化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并建立起优质、高效、安全的绿色标准生产体系。
“改造后的园区焕然一新,目前已种植7个葡萄品种,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7.5万公斤,比过去提升了50%,收入将突破200万元。除了大棚,还有景观、栈道、凉亭。游人在这里可以采摘、烧烤、观光,体验地道的乡村风情。”园区负责人李洪泽说。
自身基础叠加专业优势,“强强联合”精准施策,让“沉睡果园”变为集种植、采摘、观光、研学于一体的多功能葡萄文化园区,成为村集体增收的“新密码”。
张家窝镇紧邻天津南站,交通和区位优势推动了产业发展,带来了外来人气。随着资金、项目、人才的不断涌入,张家窝镇成为西青区率先实现建设城市化、生活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的街镇之一。如今,以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全镇各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在这条道路上,西闫庄一次次改革探索、先行先试。
距离柒鲜女葡萄园不到3公里处,是西闫庄近两年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新名片”——山水兰韵生态庄园。
瞄准近郊农业,西闫庄探索“农文旅+”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3月,西闫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尝试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成立了“天津西闫庄强村富民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担任“乡村CEO”,组建专业团队一同开发建设山水兰韵生态庄园,开辟了稻蟹混养、垂钓园、烧烤、露营等多种功能区,进一步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城乡融合要实现‘双向奔赴’,城市化为村庄带来了更多生活空间和就业岗位,也带动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提升我们的产业竞争力。简单说,就是城市需要啥,我们就种啥;城市缺少啥,我们就干啥。城市需求变化,我们也跟着变。”杨长庚多次带队到外地学习调研,回来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自己的城乡融合路。
除了盘活现有资源,西闫庄还管好用好征地补偿款。经过集体协商讨论,西闫庄将征地补偿款一分为二,一部分购置地段佳的底商赚取租金,另一部分交由镇级相关单位统一管理,每年获分不低于6%的分红。
不仅如此,西闫庄与时俱进搭上了投资“快车”,以自有资金赚取资本收益,盘活闲置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在区、镇相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西闫庄将400余万元资金委托区内一家国有企业代为投资,找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2022年,西闫庄参与投资的一家公司在A股顺利上市,至今本金已增长3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西闫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结合自身优势,开发更多特色产业,探索‘红色领航 乡村运营’新模式,通过政府主导、集体所有、市场运作、抱团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产业更强、村居更美、村民更富,谱好城乡融合发展协奏曲。”杨长庚说。
原文链接: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MTJJ8464/202408/t20240810_66960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1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2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3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4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5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6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7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8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9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10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1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