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本组图片 佟玉峰 李博 摄
“非遗大联展是咱河西区的品牌活动,对今年的全新展现,我们很期待!”京津冀参展非遗代表性项目200余项,参展参演传承人300余名,展品达上千件套……在热切期待中,2024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暨京津冀非遗嘉年华将于9月29日至12月15日举办,这也是河西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做好各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河西区拥有非遗项目121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居天津市之首。河西区拥有非遗传承人94名,包括2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83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传承人涵盖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曲艺表演等8个领域。近年来,河西区立足天津与全区地域文化特色,以匠心传承为本,以创意智慧为翼,以阵地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以文旅为助力,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传统与现代 非遗潮起来
非遗传承体验设施是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2024年,西岸非遗体验馆全面对外开放,场馆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具有多用途、多功能的“非遗+”展馆,121项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入驻,通过实物陈列、动态展演等形式,体验馆展示着具有津派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上半年,河西区在体验馆内举办了“游西岸 品文化”2024天津河西文尚新空间系列惠民活动70余场,接待市民游客共计3万余人次。河西区以其为平台,不断丰富展陈形式,强化科技赋能,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打卡、体验互动,充分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灵动交融和勃勃生机。
艺术与生活 非遗活起来
河西区连续五年举办西岸“哪吒杯”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大联展,累计征集800余个非遗项目、1500余件非遗作品。
河西区签订全国首个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公约,迈出重要一步。
河西区举办天津市第一届、第二届西岸非遗·老字号迎春年货市集,全市非遗、文创、老字号共计250个项目参加,客流量达8万余人次。
非遗是艺术,也是生活。河西区将非遗宣传与文化活动相结合,融入2024年三联·西岸第二届城市文耕节、天津市2024西岸读书节、2024西岸·万象民族音乐会等活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广以木偶戏为代表的非遗项目,打造“戏闻乐见,剧享西岸”河西区中小学生“双减”戏剧教育课程……以“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跨界与融合 非遗火起来
推进非遗与文旅融合,实现跨界发展。河西区进行全市首个“非遗进酒店”创新尝试,金皇大酒店成为展示津派非遗的重要窗口。根据区位优势、非遗特色等情况,将西岸非遗体验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等点位纳入“研学游”“一日游”等精品旅游路线,打造多层次的消费场景和特色文化体验。
从传统到新潮,非遗与文旅的融合不仅让游客“越游越新”,也让时光长河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喜爱。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城市文脉。下一步,河西区将继续深挖非遗资源,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化“非遗+旅游”,扩大西岸非遗品牌影响力,展现河西区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为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
原文链接: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MTJJ8464/202409/t20240926_67399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1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2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3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4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5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6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7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8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9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0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