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这里曾是贵州第一私家藏书楼
贵州文化看黔北
黔北文化看沙滩
沙滩在哪里?
沙滩是遵义市新舟镇
禹门村的一个地名
地处深山的贵州何来沙滩?
沙滩之名
藏着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
浪漫与诗意
锄经堂
登高而望,乐安江缓缓而来,在黎庶昌故居前分叉而行,后又合流,形成一个形似古琴的河滩,“沙滩”之名由此而来,当地人也称之为“琴洲”。
明代万历年间,改土归流,黎氏入黔始祖黎朝邦随平播大军入播,后选定山清水秀的沙滩定居。
定居之初,黎朝邦就在附近的回龙山修建沙滩寺(今禹门寺),并在寺中建“振宗楼”,创办黎氏家塾。
黎氏家族始终重视文化和教育,经过几百年的累世耕读,在第九代黎恂时取得了突破。
1821年,任浙江桐乡知县的长子黎恂回家丁忧,带回了三万余卷图书回来,置于锄经堂,使锄经堂成为贵州第一私家藏书楼。
锄经堂是黎恂的父亲黎安理的书斋名,取“带经而锄”之意,同时也是“读经如锄地”的意思。
黎恂从回家的第二年开始扩建锄经堂,三年建成“五间正室,三重结构,壮阔宏敞”。
现存为数不多的藏书
1846年,黎恂再次扩建锄经堂,增加祠堂、园林、鱼塘,形成一座大宅院。
黎庶昌故居管理人员李云奎这样描述当时藏书的盛况:当时贵州藏书最多的官办“贵山书院”藏书只有三千卷,这里的藏书是贵山书院的十倍。
黎恂在这里研究学问、教育子弟,将锄经堂变成名副其实的藏书楼和知名“学府”,培育了黎氏子侄9人,郑氏3兄弟和莫氏5兄弟。其中,郑珍、莫友芝和黎兆勋是的代表性人物,并称为“黔之通人”,而郑珍、莫友芝又并称为“西南大儒”。
1861年(咸丰十一年)遭遇土匪浩劫,将锄经堂房屋及藏书烧成灰烬。现在遗留下来的锄经堂,仅仅是盛况时锄经堂的六分之一。
经历了数年风雨的洗礼,老房屋已十分沧桑,却不失古色古香之韵。已经存续了200多年的“锄经堂”这块招牌仍然熠熠生辉,堂前的对联“世间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要事还是读书”仍在昭示后人读书的重要性。
乐安江上的沙滩
如今的“锄经堂”恢复了藏书功能,按照当时黎恂的格局,对外开放,办成公益图书馆。
尽管当时留下的书籍只有十余本,黎氏后人向社会广泛征集捐赠,众多的热心人热烈响应,捐钱、捐物、捐书……四件藏书室里摆满了书籍。
守门人黎氏后人黎错说,“锄经堂公益图书馆”的初衷是收集、保护和传承沙滩文化的珍贵文献,让喜欢沙滩文化的人有一个查询资料的地方,并为村附近的居民和黎氏后裔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更好地延续沙滩文风。
原文链接:https://whhly.guizhou.gov.cn/xwzx/szdt/202410/t20241021_859606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1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2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3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4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5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6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7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8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9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0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