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最动人的风景是什么

时间:2024-11-08 来源: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我是一家跨国公司中国办事处的负责人,我的优点是特别有毅力,跑完了好几个马拉松。”“我想应聘的是‘闪闪’,剧里他是新上海人,生活里我也是新上海人,角色介绍里的‘代表创新与现代’,我很认同。”今年6月20日,在位于静安区的北站读者书房里,移动式剧场《蝶话·苏河湾》宣布启动并迎来第一场剧本围读会。前来应聘的素人演员用沪语念出台词,引来一片掌声。

  四个月后,10月27日,这部讲述苏州河边一家传统中式面店转型故事的新剧在同一个地方迎来首演。舞台上,既有专业戏剧演员、电视编导、年轻的戏曲爱好者,也有公司财务、围棋教练和退休医务工作者。各行各业的市民站到城市的“舞台”上,就如这部戏剧的发起者所说,通过一部普通市民参与的原创戏剧,走访经典地标,探寻建筑背后的历史风云,还原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风采,很有现实意义。

  看演出、逛展览、听讲座,到市民艺术夜校“充电”,在书店、图书馆阅读,在上海,惠民亲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铺陈出五彩斑斓的生活底色。人民,是城市文化的享有者,也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协奏中,看到文化活动、文化消费的热度,感知文化惠民、文化服务的温度。

  这就是上海,一座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人民的需求,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追求

  “我是这门课的老师,沙哈。”个子高高的沙哈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说。

  9月2日晚,2024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迎来“开学第一课”。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双语太极拳”的教室里,精通中国太极拳的沙哈带领学员们初涉陈氏太极拳基本动作。首次出现外籍教师,是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的新特点之一。

  

  外籍教师沙哈在市民艺术夜校教太极。赖鑫琳摄

  2016年起,上海市群艺馆延长开放服务时间,创新推出市民艺术夜校。从此,“上夜校”成为上海最时髦的夜生活之一。年轻人在社交媒体晒出参加戏曲、非遗、手工等特色课程的照片和心得,从上海刮向全国的这股“夜校风”已然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夜校,不是一间学校,如今已经建立起“总校+分校+教学点”的完整体系。除了文化馆分馆、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传统点位,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公服中心、党群服务站、专业院团、民办专业机构、商圈楼宇、企业园区等都陆续加入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以最新的2024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为例,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联动设立36个分校363个教学点,共计400个点位,共计开设1072门课程,招收学员近2.5万人。“自开办初期的自行管理到现在与机构合作扩大规模、规范管理,夜校已经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模式。”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总校负责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表示。

  

  在市民艺术夜校学非洲鼓。赖鑫琳摄

  “小李,你这面团揉得真不错,看起来好有弹性。”“我也是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来的,多试几次就找到感觉了。”高境镇新业坊的夜晚,因宝山市民艺术夜校西点烘焙手作课程有了别样的趣味。醒卡咖啡里,柔和的灯光下,学员们围坐在操作台前,欢声笑语不断。

  今年秋季班,宝山市民艺术夜校首次将夜校融入商圈,新业坊里的这家醒卡咖啡凭借环境优势,成为西点烘焙手作课程的理想教学点。顾村镇科创一号和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是两个新增的“硬核”教学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园顾村镇科创一号教学点推出生活美学类课程,开设了生活茶艺和毛笔书法两门课程;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有创意油画与拳力燃脂两门课程,为园区职工打造工作之余放松与提升的平台。

  不同年龄群体对夜校内容有不同需求,市民艺术夜校创办的数年间,课程领域不断拓展。折射到学员身上,今年春季班学员以80后、90后为主体,秋季班则以90后、00后为主体。学员年龄层更年轻化的同时,男生比例进一步上升,从一开始占比10%、20%到现在接近40%,这和课程中艺术+体育类课程的拓展融入有关。

  闵行区群众艺术馆分校将夜校教学点开进了马桥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这也是总书记关心的“家”。在解决“一间房”、“一张床”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一堂课”的问题,同时引进上海沪剧院一级演员徐蓉作为师资力量,为来沪务工人员提供沪语培训课程。上夜校,不仅成为生活的润色和调剂,也是消除城市门槛的“双向奔赴”。

  年轻人忙着上夜校,让中老年市民颇为向往。对此,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回应,考虑到不同年龄人群的课程形式、内容需求不同,社交圈也不同,未来市民艺术夜校将参照老年文化艺术大学的课程内容,尝试在明年春季班课程中,扩充适合中老年群体的教学课程,扩大覆盖范围,满足不同年龄层受众需求。

  市民的需求,就是夜校的追求,更是所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向所在。

  市民的笑脸,是“人民城市”最美的风景

  “办旧书市集,读者很关注,我们很用心。”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洪颖笑着向记者展示最新设计的“淘书乐”纪念印章。

  金秋十月,苏州河南岸亲水平台区,2024上海书展“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再次为市民读者带来淘旧书、听讲座、看展览的快乐。

  自2023年9月首次与读者见面以来,“淘书乐”旧书市集已在黄浦区、普陀区、浦东新区、闵行区等多地举办,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40万人次,销售书籍超6.5万册,收购旧书超1万册。在去年三季旧书市集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的“淘书乐”有了更多新形式、新亮点,“书香巴士”、“书香游轮”、“钢琴巴士”、“阅游苏河”人文行走、“童书嘉年华”、“中国象棋车轮战”、“红色主旋律”等特别策划,让旧书市集成为融合阅读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书香之旅。

  

  市民搭乘旧书市集的“书香游轮”,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当“导游”。

  “有苏州河两岸的美景,有大学者的讲解,下船还能逛旧书市集。”53岁的东北人张宝新在上海当保安,5月15日,他登上“淘书乐”旧书市集第一班专属“书香游轮”。一个小时航程结束前,他向工作人员打听下一回市集举办地。记者赶忙追上这位“淘书乐”的忠实读者,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道:“约了周日再乘一次‘书香游轮’,这个体验有点过于‘奢侈’。”自从结识张宝新,在上海书展、静安区图书馆等不同阅读活动中,记者不止一次和这位普通的新上海人打照面、听同一场讲座。10月22日开始的新一季樱花谷“淘书乐”旧书市集,这位爱书人自然也不会错过。他说,去上海书展,“人来书往,就像置办年货”;搭乘“书香游轮”抵达旧书市集,是“又一个读书生活的里程碑”。

  “苏州河两岸过去的工业遗存,成为今天的文化遗产。”在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看来,苏州河的功能慢慢恢复,文化遗产成为文旅资源、文化生活,上海的母亲河重现风采。“现在,苏州河口靠近外滩这一段的景观,已经被公认为不输塞纳河畔,越修越漂亮的武宁路桥酷似塞纳河上最华丽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而苏州河畔的旧书市集同样是值得坚持下去的文化风景。”

  每当经过苏州河上的一座座桥,华东政法大学、历史建筑、老厂房改建的创意园区、公园,船上乘客情不自禁地交流起来,“这是我外公工作过的上海啤酒厂!现在是梦清园。”经过苏堤春晓名苑,岸上的几个孩子冲船上兴奋挥手,还跟着跑了起来。时不时飞起的夜鹭,总能引起船舱里一片惊叹。

  阅读,奠定城市精神底色。近两年,上海市少儿图书馆新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徐家汇书院、松江区图书馆新馆、闵行区大零号湾图书馆、静安区图书馆天目路馆、和平书院等陆续开放,以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中心馆,以18个区级馆和218个街镇图书馆为总分馆架构,上海初步建成了以“一卡通”为基本的世界级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越来越多街镇图书馆成为市民惊叹的“身边的宝藏”。今年,“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国庆前夕,最新一批62家“新空间”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全市总计157家已超额完成目标。

  

  小读者在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新馆

  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指挥家许忠执棒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在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一天内演奏贝多芬的全套九部交响曲,4000位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场“马拉松式”音乐盛宴。这是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打通艺术惠民“最后一公里”的“艺术天空”板块把高质量演艺资源铺撒到城市各个角落的又一次重磅实践。

  在上海,城市的风景里,有生态的风光,有建筑的风采,有书香的味道,有艺术的曼妙,最美的还是在“人人可享的文化天空”下,市民的灿烂笑颜。


原文链接:https://whlyj.sh.gov.cn/yshd/20241106/03dcaf532b284a7fb30cd02aecf9f98f.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