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多举措构建公共阅读“全域”服务模式

时间:2019-08-27 来源: 作者:
在推进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过程中,上海市嘉定区以标准化、社会化和数字化为切入点,以我嘉书房为探索路径,构建区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推动全域服务模式,将图书馆的建筑服务空间、社会公共空间、网络数字空间融为一体,为市民开展阅读活动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   一、构建区级图书馆总分馆网络   目前,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总分馆现有区级总馆1个、街镇分馆12个、我嘉书房30个,以及100个百姓书社、110个农家书屋、252个居村图书室、5个24小时街区智慧图书馆等延伸服务点。总分馆做到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分配,工作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指导,服务统一规范、统一标准,最大限度地整合并优化图书资源配置,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最大化。   二、制定标准 开展培训   一是制定服务标准。嘉定区着重从建设用房、服务能力、资源配备等方面对总分馆,特别是延伸服务点的服务内容和运行管理进行系统梳理,先后制定《公共图书服务延伸点准入标准》《农家书屋运行管理规范》等标准,规范和公布了500余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的使用规则、服务内容、读者须知等,进一步提升读者满意度和空间使用率。   二是启动嘉定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培训计划。通过线上慕课+集中培训总馆轮岗+基层派驻等形式,及时了解和回应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提升区域图书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规范素养,推进公共图书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三、上下联动 提升效能   一是联动举办阅读活动提升公共阅读品牌影响力。在服务设施全域覆盖的基础上,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总馆)以品牌项目为平台,通过分馆承办、协办等形式调动各街镇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全民阅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与街镇分馆共同承办的四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赛事,吸引35万人次市民背诵、诵读、赏析、演绎传统经典,营造了崇德向善、勤俭诚信的学习环境。   二是配送阅读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将服务资源配送作为深化总分馆服务的切入点,建立采购流程和监督考核制度,落实按标操作,按需引入的采购思路,将服务资源配送到分馆及基层服务点。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公共图书馆四级配送的阅读推广活动将超过300场次。在全国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的支持下,配置500台智能听书机送至252个居村综合文化室,满足视障读者、老年人等群体便捷阅读需求。   四、线上服务 精准高效   依托文化嘉定云,全面公示总分馆以及延伸服务点的阅读推广活动信息,市民可直接进行网上预约。网上书房以拓展数字资源线上远程服务为目的,将国内主流权威信息资源数据库,以及嘉定人和事等自建数据库搬上云端,市民只需绑定嘉定地区办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读者证,便可轻松查阅和使用超过500T的数字资源。文化E家定期发布嘉图讲座嘉图展览等线下阅读推广活动的精品资源,让更多市民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公共图书馆优质资源。与此同时,文化嘉定云使用大数据精准记录读者服务需求,并以此为基础主动调整服务供给的内容和形式,站在读者的角度以回应需求的方式实现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   五、我嘉书房 打造阅读新空间   我嘉书房是以社会化合作模式创新运营的多功能、自助化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兼具24小时自助图书室、文化交流休闲空间、志愿者服务站等多元功能。目前,30个我嘉书房开架图书17万册,服务半径辐射嘉定及周边长三角地区近百万市民。我嘉书房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管理,在区镇两级财政保障购书经费等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用于我嘉书房建设用房使用、服务设备采购、空间装修改造,以及委托经营管理服务等。我嘉书房将自助服务、无休服务、数字服务引入社区、园区、景区和商圈,强调基于嘉定特色以及合作社会主体体系文化的主题建设,在服务空间设计各具特色的基础上,馆藏图书、阅读推广活动都紧扣主题策划开展,形成了文化、文旅、文教、文商、文创等5个品牌系列,打造了一张张个性鲜明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阅读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