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员参加“中国简牍保护研究学术研讨会”
2024年11月22至24日,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主办的“中国简牍保护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30余名来自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市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16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李梅英、张晓英、黄仁芳、刘娜4人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魏栋老师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致开幕词,18位学者分别作了学术汇报,主要围绕南方潮湿地区简牍的提取保护,简牍病害、脱色、脱水、材质分析、劣化机理等,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简牍的保存概况、用材类型和保护修复研究等内容。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梅英作了题为《大体积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在简牍脱水上的应用》的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木质文物的特点及超临界设备脱水的原理,大体积超临界干燥设备的结构,并展示了该方法应用于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简牍的保护实践工作。最后总结了超临界脱水保护法的优缺点,认为该方法的优点是绿色环保,脱水时间短,脱水后字迹清晰,保护过程无试剂填充,无返渗现象产生;缺点是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保护过程未施加加固试剂,保存状况较差的简牍还需做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工作。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晓英作了题为《临武渡头古城遗址出土简牍的脱色研究报告》的汇报,简要介绍了临武渡头古城遗址出土简牍的重要考古价值,并对简牍出土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简牍埋藏环境中井水及土壤都是导致其产生糟朽或变色病害的原因。由于临武渡头遗址出土简牍存在严重的变色病害,为了提取文字信息并采取保护措施,故需要对其进行脱色处理。首先试验了不同浓度脱色试剂对无字简牍的脱色效果,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有字简牍字迹的加固步骤,再开展有字简牍的脱色工作,最后,通过无字简牍初步的脱水实验,认为临武渡头简牍的脱色处理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此次会议将全国简牍研究与保护的工作者汇聚一堂,分享各自研究内容,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加强了与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内学者的沟通,认识了不同环境下出土简牍的特点,获取了近年来全国出土简牍的基本情况,了解了行业内最新的简牍分析检测手段及保护研究动态,有利于更加深入开展简牍的分析检测及保护研究工作。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gzdt/202411/t20241127_335123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