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297件(套) “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在蓉开展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邱可欣 实习生 李岳岭 摄影报道
为助力成渝两地城市考古成果交流、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12月4日,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在成都考古中心临展厅开幕。
展览现场
本次“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主展厅,分为“考古成果”“遗址保护”和“活化新生”三大单元,通过297件(套)展品和大量考古遗址图文资料,不仅将成渝两地十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4500年的文明史简明生动地作了展示,更将成渝两地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特点在基建考古、遗址保护与文物活化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与经验一一呈现。
据“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策展人唐淼介绍道,在考古研究的重点时期——新石器时代,成渝两地皆有丰硕成果。成都平原发现的百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不仅丰富了宝墩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也呈现出成都平原的第一次人口高峰;重庆武隆大农场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玉溪坪文化时期,从种类异常丰富的动物骨骼到各种陶器与石器,古老的物件闪烁着早期文明的微光。
展览现场
秦汉时期的成渝考古成果,从城乡聚落、吏民墓葬、简牍文书、官府冶铸等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央王朝治理下巴蜀地区的发展与变迁,亦体现出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的深度交融。隋唐两宋时期的考古成果,反映出两地文化、宗教与经济的繁荣。
城市基建考古的成果,除了数量众多的文物,更有承载着文物基因的考古遗址。在此基础之上,成渝两地将遗址公园与原态展示作为文化遗产有形活化利用的重要载体,巧妙融合周边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为城市增添富有历史底蕴的文化地标,让遗址焕发新生。
同时,成渝两地还通过创建考古平台,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化利用、社教研学、文创开发等活动,持续搭建公众与古代遗址之间的桥梁,让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成果深入大众生活,让本已远去的历史记忆在当下焕发光彩。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5月,以公益社教的形式向公众开放。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dt/2024/12/5/b6f1db1ff0f6461484c29d666259d4d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1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2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3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4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5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6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7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8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9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
- 11 丁薛祥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里贝拉举行第六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