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岩》赏析
张仃(1917—2010),辽宁黑山人,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曾领导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1955年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建工作,1957年调任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副院长,1981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创作广泛,涉及漫画、壁画、邮票设计、年画、宣传画、水墨画、书法等诸多领域。
创作于1990年的《鹰嘴岩》,以“江南万重山,匡庐乃出万重上”的庐山名峰鹰嘴岩为描绘对象。明代博物学家、诗人谢肇淛曾说“庐山形胜甲于江南”,属典型的江南意象。但张仃描绘的重点,并非“银河倒挂三石梁”的庐山瀑布,而是令白居易“见君五老峰,益悔居城市”的峰峦:
鹰嘴岩,匡庐名峰也。因长年多云雾,游人难窥全貌。昔年车行匆匆过此,惊其奇峻。庚午冬,忆写其意。他山张仃于京华。
以线为骨的焦墨语言
作品《鹰嘴岩》中的焦墨语言看似简单,但因主要以线与点进行结构,辅以干笔皴擦,点线几乎是唯一的技法手段,无处藏拙。石涛说:“笔枯则秀,笔湿则俗。”但也正是这种书写性,使焦墨充满了生命的律动。黄宾虹认为,根本在于“其用笔功力之深”。张仃一生,无论是何画种,都强调以线为骨,强调“笔”的作用,但将“笔”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无疑是他的焦墨画。画家笔下的鹰嘴岩,巉岩盘盘,云起谷底,松挺瀑飞,已由写景而近乎写意,是其焦墨山水盛期的面貌。
知白守黑
水墨画中,所谓“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以焦墨为首,是墨色的极致,墨中几乎不含水分,与“白”为色度的两极。从而,唯有以“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哲学观念去把握,才可能充分发挥其表现力。
峻骨风神
因为故乡与时代的缘故,张仃对山石树木怀有与生俱来的感情,并不喜欢小桥流水的雅致情怀。通过写生,他重新打通了自然与山水画的联系。同时,以现实景物为基础,以对自然的神往与崇敬为支撑,唤醒了坚实厚重、风骨雄强的北派山水。所以,美术史论家水天中认为,张仃是对山水画“中兴”有贡献的画家。《鹰嘴岩》所写虽为“江南意象”中的名山,但其峰峦叠嶂的气象,更多北派山水的峻骨风神。
张仃的焦墨山水,不只是气象峥嵘,还充满舍弃用水的丰富变化后,那种单纯的笔法魅力。陆俨少曾对张仃的艺术心生感慨:“能以枯笔干擦作山水,树石真气内涵,而融液腴美,不见其燥,斯亦奇矣。”吴冠中则赞美他的焦墨画是《张仃清唱》:“张仃愈来愈追求艺术的纯度,用艺术的纯来表现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他的焦墨从小学生的棉书纸出发,走上了丈二匹,尽管巨幛大幅,千山万水,作者仍死死抓紧了一个纯字。”
《鹰嘴岩》以写实的手法,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对画家来说,“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永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偏废。对张仃来说,其焦墨山水,正是借个人写生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变更了传统山水画中某些陈规与程式,开创出新的审美样式,并因其焦墨山水的非凡创造,几成焦墨的代名词。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