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乞巧情 奋力追赶小康梦——乞巧文化助力陇南脱贫攻坚侧记
用玉米皮纺织成工艺品或家用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陇上江南八月天,又是一年乞巧季。陇南乞巧,承载着陇南千年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如今,在乞巧之乡,陇南女儿们不仅传承着刺绣、剪纸、草编、麻纸等灿烂的民俗文化,她们之中为数不少的优秀者,更是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天。
西和县稍峪乡王山村村民何芳,一有农闲时间,就在自家院子和邻里姐妹们编织草编。她创新了玉米叶编织技巧,在田地里不起眼的玉米叶经她的巧手后,变成了桌椅、靠垫、篮子等家具与装饰。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能把留守家中的妇女带动起来做草编,我很高兴。”何芳自豪地说。目前,她牵头成立了“巧妹子草编合作社”,带动周围多个村子的200多名妇女创收。
这几年,陇南电商发展如火如荼。陇南以举办“乞巧女儿节”为依托,“巧”借互联网“东风”,把传统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和脱贫攻坚、电子商务、劳务输转、生态文明、旅游发展等深度融合,全面助推精准脱贫进程。
借助微信分销、淘宝、有赞商城等互联网平台,西和优秀电商代表刘许霞带领乡亲们把西和土蜂蜜、土鸡蛋、牡丹花茶、野生蒲公英茶及西和本地纯手工编织品销往全国各地。“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实现了脱贫致富,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上的近在咫尺。”刘许霞说。
的确如此。西和县依托“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品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乞巧网店。去年,乞巧文化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3.88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小朋友们诵读《诗经·蒹葭》
近日举行的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以“弘扬传统文化,决胜脱贫攻坚”为主题。近年来,陇南乞巧女儿节每年一个主题一个愿景,在脱贫攻坚中打造“巧”字招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妇女劳务技能培训,培育“巧嫂”“巧妹”劳务品牌,数万“乞巧女”走出大山,活跃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劳务市场,实现了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
不仅仅是这些。乞巧民俗文化的兴起,也带动乡村旅游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乞巧文化已然成为推进陇南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之一。通过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突破,曾经身处大山的“乞巧女”,正以更加昂扬的精气神,奋力追逐着美好的小康梦。(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 1 2025年宁夏博物馆管理工作培训班开班
- 2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3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4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5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6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7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8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9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10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11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