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行】甘肃·武威:天祝县天堂村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武威市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作为“三区三州““两州一县”其中之一,也是重点旅游示范村。作为脱贫旅游示范村,天堂村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和良好的旅游环境。
武威市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在河西走廊的东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著名的天堂村就坐落于此,她因千年古刹天堂寺而得名。
这里的苗圃叫“天堂苗圃”,这里的医院叫“天堂藏医院”,这里的学校叫“天堂学校”,这里的寺院叫“天堂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村位于祖国丝绸古道,甘青两省交界,大通河的北岸,海拔2200米,是甘青罕见的风景区之一。这里有巍峨的佛殿浮屠,神秘的天龙奇石,景色奇特的本康丹霞地貌,闻名于世的引大入秦渠首枢纽工程。这里气候湿润,风景宜人,俗称天祝“小江南”。
天空吉祥,有八幅宝轮覆盖。天堂寺就坐落于群山拥绕的天堂镇天堂村。有道是:天空吉祥,有八幅宝轮覆盖,大地吉祥,有八瓣莲花铺地,方圆吉祥,有八吉祥徽环抱,与《噶当宝典》中预言的观音圣地完全相符。
该寺始建于唐宪宗年间,比拉卜楞寺的建立还要早800多年,1360年第四世噶玛巴若贝多杰途径此地,为消除鳄鱼之害建镇龙塔108座,从此称朝天堂,藏语的意思是宝塔滩,明末格鲁派证空高僧丹玛次成加措在此修建了禅林。
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天堂寺是天祝境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自唐代到解放初期多次重建,建筑规模日趋宏大寺内有大量的,塑像、雕刻、壁画、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的藏文经典和历史资料。据统计,1956年该寺占地1500多亩,殿堂楼阁,高墙滦院,各有姿态,互为衬托,共同组成景象壮观的汉藏建筑群。
从天堂寺远眺天堂镇中华大地,只有一所寺院,叫天堂寺,进入21世纪,有一个地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天堂寺的所在地天祝县天堂村,这里因为有高23米、宽9.52米。全国最大的室内木雕鎏金的,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的雕像,而吸引了许多朝圣者和旅游者一睹风采。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近年来天堂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主打“雪域藏乡,避暑天堂”旅游品牌,突出民俗文化与生态避暑两大优势,全力打造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把乡村旅游作为全村发展的突破口,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分步建设,逐步推进。
放下疲惫,放下烦恼,感受内心的静谧
闲暇时间,带着亲朋好友去天堂寺转一圈,跟着那些被磨得很光滑的经纶,看看那只会作揖的黑色狗狗,听听风声掠过山谷的声音,站在山上看远处金色的屋顶,放下一些疲惫,一些烦恼,感受内心的静谧。
推荐线路:从各地抵达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从县城包车或自驾抵达天堂村,约80公里。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 1 2025年宁夏博物馆管理工作培训班开班
- 2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3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4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5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6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7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8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9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10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11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