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电影《雷雨》引来众多戏迷

时间:2019-09-20 来源: 作者:

  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项目和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沪剧电影《雷雨》由沪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茅善玉、陈瑜,知名沪剧演员朱俭、王明达、洪豆豆、钱思剑、凌月刚、金世杰倾情献演,特邀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监制,知名导演梁汉森执导,旨在通过大银幕来纪念沪剧史上的经典一幕,同时也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贡献一份力量。   沪剧《雷雨》被业内认为是沪剧舞台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曹禺最为称道的改编版本。导演以虚实结合的电影表现手法,从繁漪的视角揭示了周家两代人复杂的爱恨纠葛。电影保留了舞台版本中盘凤吃药花园会撕支票四凤独叹五重唱等戏迷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又通过实景拍摄展现了许多过去舞台上未曾出现过的原著经典场面,如繁漪雨夜尾随周萍,四凤、周冲双双触电而亡等场景。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告诉记者,沪剧电影《雷雨》是在浙江横店实景拍摄的,上海沪剧院四代演员同堂。影片有着话剧的味道、电影的逻辑和音乐剧的元素,但它又切切实实是戏迷眼中的沪剧。   将沪剧的经典之作拍成电影,对昔日舞台上的主演们来说也是一次艺术挑战。茅善玉及一众优秀沪剧演员怀着对沪剧的热爱和对前辈的敬意,在影片中奉献出精彩表演。舞台版的《雷雨》有两个半小时,唱腔容量很大,但电影版不到两个小时,既有所精简,也有所扩充,体现出电影艺术的优势。茅善玉说,沪剧多演现代戏,手眼身法步与现实生活较为贴近,所以演员无须在电影中刻意寻找新的演法。不过,影片中最后一场在雷雨中的高潮戏,把参演的演员浇得浑身湿透,也让年逾七旬的陈瑜颇为难忘:说实话,这种苦头在舞台上是不用吃的,但我们心里都是甜滋滋的。我没想到在退休之后还能赶上这一趟艺术末班车。   自85年前曹禺的《雷雨》剧本发表以来,这一舞台经典先后多次被改编上演。早在1938年,沪剧《雷雨》甫一问世便获得强烈反响。1959年,由宗华改编的沪剧《雷雨》亮相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荟萃了当时沪剧界最有号召力的明星,流派纷呈,合作默契,为沪剧界前所未有之盛会,史称名家大会串版沪剧《雷雨》。今年适逢名家大会串版沪剧《雷雨》公演60周年,上海沪剧院携手上海新文化影业倾力打造实景版沪剧电影《雷雨》,旨在将这一上海好声音传得更响更远。   记者在票务平台查询发现,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上海百丽宫影城等市中心多家影院,两天的场次已经售出八成以上,还有一些场次票已售罄。这是戏曲电影放映难得一见的盛况。在上海沪剧院的微信公众号留言中,更有不少沪上远郊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戏迷们翘首以盼,担心自己所在地区的影院被放映院线遗忘。茅善玉说:一开始,有些电影院线对于放映戏曲电影心里没底,排的都是上午的非黄金场次;后来看到预售的情况这么好,观众颇为踊跃,这才把下午场甚至晚上黄金场都开出来放沪剧电影。   首映式结束后,记者发现许多观众仍留在影院大厅里舍不得离开。他们有的在电影海报前摆出种种姿势拍照留念,有的三五成群相互交流观影体会。一位老伯说:沪剧《雷雨》我看过好几遍了,但今天这个电影还是很吸引我,剧情更紧凑,演员的表情也更细腻。有机会我还会来看第二遍。一位阿姨则说:可能因为工作日的缘故,首映式上年轻人还不多。但我双休日一定要带我外甥女来看,她参加过上海沪剧院的沪语训练营,现在也喜欢上了沪剧,而且是茅善玉老师的粉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