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兴安盟大米”丰收节暨乌兰浩特市第五届稻田捕鱼节拉开帷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月12日,主题为“守望相助迎华诞 兴安稻海庆丰收”的第二届“兴安盟大米”丰收节暨乌兰浩特市第五届稻田捕鱼节拉开帷幕。
在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胜利嘎查的稻田旁,伴着清风流水和阵阵稻香,农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唱响一首首丰收赞歌,展示了农业农村发展振兴的新图景及农民的时代风采。活动设置了稻田捕鱼、捉泥鳅、割稻子、巧妇厨娘比赛,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共庆丰收。在稻田捕鱼区,脚蹬水靴的农民们徒手捕鱼,不一会儿,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就收到了自家的水桶里。割稻子比赛区,裁判员一声“开始”,农民们纷纷下田割稻,他们熟练地挥舞着镰刀,割稻、打捆,竞争激烈。在巧妇厨娘比赛区,厨娘们用地产大米焖制米饭,香气逼人……
稻花香里说丰年。今年,兴安盟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3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到75万吨以上,为全盟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先后被授予“内蒙古优质稻米之乡”和“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称号。“兴安盟大米”品牌产品已经远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市场,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乌兰浩特市作为兴安盟水稻主产区之一,将大米产业作为优势特色和富民产业,并按照“农业+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深入挖掘民俗特色文化,大力推进大米产业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等相关工作深度融合,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乌兰浩特市计划用2~3年的时间,将分布于各镇的16万亩水稻打造为观光带,连接义勒力特农旅融合示范区、乌兰哈达水稻科技示范区、乌兰哈达民俗体验示范区和葛根庙庙园一体示范区,形成“一带四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格局,同时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水稻景观、稻田养殖、认养农业等新业态,延伸水稻产业链条,建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助推“兴安盟大米”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活动还展示了乌兰浩特市各镇、园区的农副产品,通过地方农畜产品体验参观以及特色节庆活动等方式,营造了农民庆丰收、晒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的节日氛围,展现了一幅景色宜人、稻米产业兴旺、民族融合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 1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2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3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4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5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6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7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8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9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0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