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委书记谈乡村旅游”之十一】生态优先 绿色打底 文旅融合
悠久神秘的磨沟文化、独具魅力的江淮遗风、旖旎风光的冶力关……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加上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使得临潭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临潭县一直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临潭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打造旅游专业村,持续挖掘人文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旅游扶贫之路。”临潭县委书记高晓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晓东介绍,临潭县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始终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县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近年来,临潭县以建设冶力关大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战阿子滩大景区和百里洮河风情线为切入点,把全域旅游作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全力培育以冶力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游,以洮州卫城、磨沟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洮州苏维埃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推进全县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
临潭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内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打造精品线路,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注重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改善和提升硬件设施及文化内涵。此外,还积极探索“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互联网”“旅游+赛事”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如今,旅游业已成为推动临潭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的新兴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洮州刺绣
高晓东说,临潭县采取“政府扶持+农户参与+协会管理+农户经营”的管理模式,引导群众到农家乐和涉旅企业就业,增加收入。发展游船、漂流、饭店等涉旅企业50多家,农家乐500多户,从业人员达4500人。重点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家庭手工业、家庭服务业,推出了洮州刺绣、乡棒杂粮、民族服饰等一批本土文化旅游商品,在16个乡镇建成电商服务站点94个,实行“线上平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等电商销售新模式,满足了游客多元化购物需求,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脱贫只是开始,奔小康也远不是结束,致富路上没有终点。”高晓东表示,临潭县将继续以生态优先,以绿色打底,加以文化的厚度,不断发展壮大绿色旅游产业,不断健全完善政策措施,让山水更美、群众更富。(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敏海彤)
- 1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2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3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4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5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6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7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8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9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0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