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屡被猴咬 媒体:景区不能仅“被动防御”
近日,张女士与家人在江苏句容的宝盛园景区游玩时,被突然窜出的野猴咬伤,她去打针时发现,自己不是当天唯一一个被咬的游客。景区负责人说,前两年这些猴子还怕人,这两年可能因为游客多了,也经常投喂猴子,导致猴子胆子越来越大,去年下半年开始,景区已经发生四五起野猴伤人事件,而且多次破坏路灯等设施。但由于猕猴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们只能驱赶,被动防御。
猕猴是保护动物,我们只能被动防御,这句话貌似有理,实则根本不成立。梳理相关报道我们发现,宝盛园景区所谓的被动防御,实际就是指在游客被野猴攻击时用竹竿驱赶,这真的很被动,乃至可说是相当随意、相当业余。而参照其他地方的有关办法,治理猴患完全可以有更主动的办法,比如说严查游客自带食物投喂,在游客密集区设立隔离装置,适当活捕野猴分流,科学避孕控制种群等等。
猴患作为一个早已有之的老问题,不少景区早已积累了成熟的治理经验。宝盛园景区管理者在此事上束手无策,实在是说不过去的。某种意义上,这只能说明某些景区经营者视野之窄,其惯于以个体有限的见识和理解去开展管理,而没有从更高维度、更广视域内去寻找答案的能力。当然了,这绝非孤例!不少景区至今仍以土办法土思路维持运转,其所表现出来的落后与封闭,令人诧异。
此前,一些风景区曾经引入猴群招揽游客,却不想最终养猴为患事态一发不可收拾。与之相较,宝盛园景区虽然不是以猴引人自食恶果,但造成现在的局面同样可算是人祸。据悉,2000年前后当地有10只左右的猕猴被放归野外,近两三年,猕猴种群迅速扩张,形成了庞大集群对于种群扩张的速度缺乏预判,对于种群规模的控制毫无作为,后知后觉,为时已晚。
建设和管理景区,仅仅凭借一时一地的狭隘视角,终究远远不够。纵向而言,如果多一点事前的后果推演和预先判断;横向来说,如果多一点对同类景点的经验参照,那么,宝盛园景区就完全不至于走到如今的被动局面。发展旅游经济,埋头蛮干最不可取,还是得理顺轻重、环顾四周才是。
- 1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廉政教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2 2025年宁夏博物馆管理工作培训班开班
- 3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4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5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6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7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8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9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10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11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