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复兴:景区落实门票预约制度须做好功课

时间:2019-10-22 来源: 作者: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交通通达性快速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景区惠民措施层出不穷,以及带薪休假制度进一步完善,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旅游产品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愈加拥堵的交通、拥挤的人潮使得人们的出游体验下降、景区负荷过重,与游客追求的高品质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相关政策,要求5A级旅游景区带头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对于控制景区游客承载量、疏通交通堵塞、保障游客和文物古迹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国际惯例,也是大势所趋。  目前,推进景区门票预约制的难点在于:虽然打造门票预约平台不存在很多技术难题,但游客大多存在“嫌麻烦”的心理,缺乏尝试欲望,需要加强引导;景区门票预约系统、相应的设施设备需要更新改进,会增加景区资金支出;相关信息发布、预警和保障等联动机制尚未形成,还需要时间落实;预约系统更改购票信息、补差价、退票以及第三方支付、发票开具等功能还不够完善、不够便捷,仍需人工操作配合完成……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磨合过渡。  在故宫、敦煌、长城等客流量巨大的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全国各类景区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具体运营情况也存在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当下分类分批推进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是比较科学的方式。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某一山岳型景区,游客日最大承载量为1.2万人次。根据以往接待数据显示,该景区每年接近最大承载量的日子累计不超过15天,而由于淡旺季明显,淡季客流仅3000人次左右,远远达不到“拥挤”“生态压力过大”等情况。因此,该景区可不急于实施门票预约制度限制游客,但可以采取一些保障和改善入园游客的体验度、舒适度的服务性措施。类似该景区情况,或正处于市场培育期的部分景区,可以分类型、按需求稳步推进门票预约制度,用3至5年时间建立和普及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来说更为合理。同时,建议各景区尽可能地在推进过程中解决好引导大众特别是中老年游客对传统购票方式的依赖、设计建设好门票预约平台、利用科技提升景区软硬件配套设施等具体问题。  预约制度的普及离不开预约平台的打造,从技术层面来说,笔者建议景区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推动预约制度实施。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技术等手段,可以让“门票预约制度”的设想变成具体的行动和方案,可以更合理地设置系统平台的功能,让游客使用更方便,同时可以为平台赋予信息管理、旅游信用与旅游服务等更多功能,提升预约系统的延伸价值。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双调节作用,建立政府、市场和景区的“门票预约制度”联动管理机制。从政府角度讲,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对A级景区的接待能力、最大承载量进行核定,设置最佳承载量、最大承载量以及瞬时承载量等预警线,达到每个预警线时都要有一套应对方法,重点加强知名景区客流量的监管;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运用价格调节方式,制定浮动价格鼓励游客错峰出行,起到自然分流游客的效果;景区也要发挥管理效应,在设施设备、产品项目等硬件和旅游服务、旅游体验等软件方面下功夫,实现景区提质扩容;从消费者角度,要引导和教育游客提高旅游素质,逐步形成政府、市场、景区和游客之间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最后,笔者设想,景区门票预约制度还可以结合全域旅游来推进,例如以云南丽江作为全域旅游“门票预约制度”改革试点。  云南省丽江市全域旅游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建议丽江相关部门在玉龙雪山景区旅游索道票“预约制度”基础上,对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等景区进行“门票预约制度”改革试点,并按照“一体两翼”旅游发展战略,联动世界自然遗产地黎明老君山4A级旅游景区、泸沽湖4A级旅游景区,以及各大乡村旅游、特色民族精准扶贫旅游点,通过门票预约制发挥限流和引流效应,解决游客总是扎堆在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景区无法向周围扩散辐射的问题。全域联动之后,一旦知名景点客流爆棚,“全域旅游预约系统”可立即通过各渠道、各平台发布信息,将游客引导分流至丽江市其他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平衡调度”游客。  总之,我国门票预约制度的推进,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借鉴国际经验,自主创新、完善监管、加大宣传、部门联动,引领景区高品质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