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胜:森林旅游扶贫走出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

时间:2019-10-22 来源: 作者: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90%的乡镇、80%的行政村和75%的农户地处大山区和偏远地区,农村贫困问题非常突出。为改变贫困面貌,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明确了“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截止2018年底全县45个贫困村如期脱贫,贫困人口由2015年初的2.9415万人减至0.2921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6637元提高到2018年底的11640元,实现了发展森林旅游成果全县人民共享的良好发展局面。

  龙胜县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接近80%,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米4980个,部分地区达到两万多,被誉为“森林氧吧”。当地政府通过“政府主导+公司+景区+农户”的扶贫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龙胜的森林旅游资源规划落后,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滞后;效益辐射范围不广。针对这些问题,龙胜县以“三高”(高标准、高规格、高要求)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出一条“森林旅游+扶贫”的好路子,助力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高标准规划森林旅游环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龙胜各族自治县,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龙胜森林旅游扶贫大环线项目。根据全县各民族村寨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森林旅游资源的相互依存度,将森林旅游扶贫区的空间结构布局规划为“一心四廊”。森林旅游扶贫大环线促使县内的8个乡镇联动发展,覆盖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59.1%,全县有3.9万群众直接和间接获益。

  高规格建设森林旅游景区。截至2018年,县财政投入旅游基础建设资金超过30亿元,森林旅游累计投入15亿元,已建成以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龙胜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花坪国家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建新候鸟保护区、西江坪森林景区、森林县城景区、南山草原景区、彭祖坪森林养生景区等8大森林景区。依托8大森林景区先后建成自治区级龙脊森林乡镇、里排壮寨森林人家、大塘湾清肺庄园森林人家、甘甲石上瑶寨森林人家,平等镇平等村松树坳组森林人家、龙脊小寨村森林人家、龙脊长发村森林康养基地、白龙脊镇白石村红山森林康养基地、龙脊镇平安村玉兰康养基地、南山花卉苗木观光基地、大柳村二龙塘森林瑶浴谷森林体验基地等11处森林养生基地,森林乡村旅游区30余处,形成了全域森林旅游的大格局。

  高要求推进森林旅游扶贫。龙胜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路径,形成了“企业带动”、“景区辐射”、“村寨联盟”等扶贫模式。如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以“政府主导+公司+景区+农户”的模式运作,覆盖全镇10个行政村共2541户11780人,以梯田入股方式与龙脊旅游公司联营成为“股东”,旅游公司将门票收入按一定比例与群众“分红”(梯田维护费)。昔日为全县贫困典型的龙脊镇大寨村,如今成为旅游脱贫致富的先行者,2018年,全村271户,1232人获得分红670.6万,户均2.5万元人民币,人均5443.18元。周家村依托龙胜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旅游,全村301户中有290户从事旅游相关产业,年接待旅客量已达8万人次以上,旅游营业收入高达3150万元以上。1000余亩的布尼梯田引入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负责景区开发,2017年以来,共有80名贫困人口在景区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5000元左右,直接带动贫困户38户154人脱贫致富,间接带动贫困户121户511人发展旅游致富。2000多亩勇爱有机油茶基地每年付给泗水乡周家村土地租金10.75万元,年户均增收350元;付给该乡细门村土地租金12.5万元,年户均增收280元,两个村受益贫困户共计达到了278户。基地聘请12户贫困户长期就业,每年每户收入3.5万元。同时,基地带动周边288户贫困户新种油茶750亩,带动全乡新种油茶4000亩。马堤乡张家塘苗寨,共有50户农户248人(贫困户15户),依托南山草原景区、彭祖坪森林养生景区的有利地理条件,积极挖掘传承苗族刺绣、苗族传统婚俗、品油茶等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非洲菊特色花卉种植业,推出森林休闲观光、生态美食及乡村民俗体验等项目,形成了“家家户户有活干,有钱赚”的良好局面。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斐然。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核心产业来发展,明确了“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逐渐形成全县发展旅游、全民参与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先后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农村直接从业人员达2.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36万人,森林旅游扶贫开发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人口2.71万人脱贫,切实将丰富的森林资源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收入。

  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旅游扶贫模式。龙胜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路径,形成了“企业带动”“景区辐射”“村寨联盟”等扶贫模式。大寨村是作为该县旅游扶贫显著成效的缩影,2018年旅游分红670.6万元,共有271户1232人获得分红,户均2.5万元。

  龙胜县的森林旅游扶贫模式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了长效脱贫产业。其成功经验和启示主要有:一方面,“一心四廊”发展模式充分合理地利用了龙胜森林资源,有效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此种发展模式既把现有的森林资源保护好,又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扶贫同步进行;另一方面,“政府主导+公司+景区+农户”的模式,以群众的土地入股,将闲置的土地有效整合利用起来,农民变“股民”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随着龙胜全县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的建设,森林旅游扶贫模式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全国范围内,像龙胜这样森林资源禀赋优良的地区不少见。贫困现象与良好的生态资源在空间上存在较高的重合度,用好资源、做好定位,做真正于当地长期发展有益的旅游开发,对于具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的民族地区都将是永恒的课题和挑战。龙胜森林旅游扶贫模式为这些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龙胜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