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作红木文化展9月29日厦门开幕
千秋文脉传盛世——中国苏作红木文化展将于9月29日在厦门市筼筜书院开幕,展现历史传承与文化交融,讴歌匠人情怀与高贵品质,展现大国“器”度。
厦门市筼筜书院外景
此次展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由苏州市中外名人研究会、中国苏作红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具制作技艺苏作红木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基地承办,得到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江苏省,厦门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陨石收藏协会是本次展览的支持单位。
此次展览为期一个月,将充分展示厦门苏州这两个文化重地的红木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是致敬新时代的一份深情表达和诚挚厚礼,将推动两地文化事业守正创新。文化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间的文明互鉴与交流也在助推着城市发展。人文交流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红木文化展进一步推动厦门和苏州人文交流、互学互鉴,进一步推进两地在新时代的文化高质量发展。
厦门市筼筜书院内景
福建和苏州渊源深厚。“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冯梦龙是古代著名文学家和廉吏,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先贤。冯梦龙从苏州赴此上任,舟车劳顿半年才到福建宁德,担任寿宁县知县。“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章。”他在寿宁任知县时,也从实地调查开始开展工作。他关心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凿石为田,高高下下,稍有沙土,无不立禾”的农业生产目标。他还重视兴修水利,因为“大抵田滋于水,水脉通塞,而田之肥瘠随之”。冯梦龙不仅重视移风易俗,传播文化,还追求公正执法,四年任期留下了“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的美名。他的忘年交王挺赞曰:“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
文人嗜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晚明时,江南文人以木头仿竹制具,既回避了竹子原材料的缺点,又让竹的雅致在家具上得到充分展示。这种仿竹的家具被称为“裹腿做”。垛边书房四件套,边框用料甚为宽大。边抹下加圆裹圆垛边。立面共有四个圆混面,即边抹上出一木所开的两条劈料式样,垛边的木料上也出一木所开的两条劈料式样,所以此桌显得细密,但层数多了。桌子四角上更垛有圆裹圆角牙,也为劈料作法。下有圆裹圆抵牙高罗锅枨。故宫博物院藏有此款清早期黄花梨垛边条桌(长111厘米,宽54.5厘米,高71厘米)。
相传1832年,道光十二年,林则徐请苏州工匠根据江南仿竹家具用黄花梨制作的一套家具,赠与恩人陶澍。道光十二年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与江苏巡抚林则徐治江苏水患。林则徐在嘉庆十一年初入仕途,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福建人林则徐是从厦门开始步入仕途,在苏州开始禁烟,成为“放眼世界第一人”的民族英雄。这套书房家具,曾在湖南益阳胡林翼后人收藏。龙纹九扇围屏,每扇可分为三部分。上为条环板,中部为隔心,镶嵌书画,下部有条环板、裙板、角。上隔心上裱白居易《养竹记》。
福建作为红木产业发达,红木文化兴盛的大省,省、市、区领导高度重视红木产业的发展,一直致力于红木文化保护与传承,为红木文化的弘扬积极搭建平台。厦门作为唯一实现“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无缝对接的陆海枢纽城市,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枢纽。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召开,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筼筜书院位于国家重点公园——白鹭洲公园东区,筼筜竹之雅称也,书院以竹命名旨在量旧学,培养新知,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新平台。
据介绍,苏州市中外名人研究会、中国苏作红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具制作技艺苏作红木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基地致力于深层次挖掘我国苏作红木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苏作红木的文化精神,努力创建当代苏作红木的文化理念。通过定期举办苏作红木文化展、高层论坛构建苏作红木文化学术理论体系;通过开展苏作红木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工作,在继承并发扬传统苏作红木制作技艺基础上,结合现代苏作红木制作工艺,融合苏作红木家具的精髓,发扬工匠精神。(陈建义 林达 邱顺南/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张阳
- 1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廉政教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2 2025年宁夏博物馆管理工作培训班开班
- 3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4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5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6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7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8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9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10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11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