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双11”先涨后降拔掉消费者的心头刺
每到“双11”临近的时候,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提出类似的提醒和警告。“年年岁岁花相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先涨后降为代表的乱象层出不穷。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体验员一个月跟踪16家电商平台,539件非预售商品价格后发现,78.1%的商品“没便宜”。其中,先涨价后降价,不降价反提价问题突出。
必要的重复,是因其需要强调。在消费者内心深处,最希望看到问题进入彻底的治理轨道,最终成为永远的过去时,而不是始终像一根刺,扎在心里。就当前来看,整治先涨后降,亟需树立系统思维,在平时、平台和平衡上下功夫。
先讲平时。先涨后降集中爆发在“双11”,但答案要向平时寻找。这些年来,电商领域的销售乱象一直饱受诟病。问题看似各不同,根子却是相通的,那就是缺少诚信,而电商平台对此缺乏足够重视。治理“双11”乱象,尤其是先涨后降乱象,要有平时思维,把功夫下在平时,把问题解决在平时。而不是只盯着“双11”这天看,更不要自我安慰地认为问题只发生在“双11”。
再看平台。对于电商领域存在的问题,一些平台口口声声“不护短”,有的还成立了“打假队”。听其言而观其行,问题一次又一次“啪啪”打脸。一直以来,电商对实体商业都不屑一顾,但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上,一些电商平台做得还远远不如大的实体商家。就拿接受消费者投诉来说,面对实体商家,最起码还能找到一个说话的人,可在电商平台那里永远是“不说人话”的智能应答。消费者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只能忍气吞声。
最后说平衡。面对“双11”乱象,现在对消费者有着各种各样的提醒,对电商有着各种各样的禁止。很多人都在讲,先涨后降最终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那是未来时不是现在时。最大的监管与约束来自消费者,充分尊重和支持消费者举报,是“最好的禁止”。因此,既要有对商家的罚,也要有对消费者的奖,要把消费者赔偿机制落实到位,甚至可以通过物质手段激励消费者站出来举报问题、维护权益。
现在互联网已经深度嵌入经济社会,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双11”也不只是单纯的经济现象,而且成了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双11”先涨后降不该成顽症,饭要一口一口吃,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只要有想法有办法,就会使其进入可治理状态。
毛建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