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安睡之所

时间:2019-11-11 来源: 作者:

  观星小镇特卡波(图邓赟)

  一幅经典图像在某些时候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对于新西兰,那一帧璀璨星空当仁不让:暗夜中,一座石砌教堂静默不语,银河为它勾画出绚烂背景。几乎所有到新西兰旅行的人都会把脚步停驻于此——南岛小镇特卡波(Tekapo)。人们怀着共同心愿,去那里拜访最美星空。

  此时,我和一群远道而来的天文爱好者坐在湖边,等待天色暗去。在夏令时的特卡波观星需要有足够耐心,21点以后太阳才完全落下,而欣赏夜空的最佳时刻,通常要到0点前后。

  在毛利语中,Tekapo意为“夜晚的草席”,更为诗意的译法则是“星空下安睡之所”。现实中,特卡波地处南阿尔卑斯山脉下的开阔谷底,连绵雪山将远处光线悉数遮蔽,加之晴朗干燥的气候和洁净的空气,使得这里自然条件极佳。当然,成为新西兰乃至全世界光污染最少的地方,还得意于小镇400名常驻居民的不懈努力。“从25年前,我们就达成默契,在夜晚控制并减少自家的一切灯光。而政府则改进路灯设计,降低高度,集中光束至需要照射点,连附近的军队营房也配合地加入这一计划。”从出生便居住于特卡波的卢卡斯女士带狗散步归来,站在家门口和我闲聊。此时,她家精致的维多利亚风格花园已经被暗夜吞没,只有几乎贴着地面的昏黄灯光隐约照出回家的小径。

  前一晚,我们聚集在特卡波湖边的小教堂前观赏星空及进行星空摄影,极佳的天气条件(我们选择“残月”时抵达,此时月光为一月中最暗)加之提前的踩点准备,每个人不仅拍到了理想作品,也对肉眼可见的南半球星空有了了解——南十字星及其指向星、此时可以看到的星座以及它们在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而今晚,我们则要前往更专业的天文台,利用天文望远镜和赤道仪观察、拍摄深空星体。为了跟随这里最为资深的本地向导,大家主动选择参加英文团,于是在当天温习英语天文专业词汇成了每个人的功课。

  虽然只有20分钟车程,但山顶的气温更为变化莫测。昨晚,当我们拍得不亦乐乎时,山上传来因多云取消观测的消息,而今晚等待出发时,天气预报依然显示多云间或小雨。不过似乎一干人等的虔诚祈祷见效,就在延迟近半小时后,山上气候转晴,司机接到出发指令,我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再套上一件向导分发的保暖大衣,坐上了开往山顶的巴士。

  山上对光污染的控制严格到苛刻,巴士司机在快要靠近山顶时关掉车灯,前方瞬间一片漆黑。他戏谑地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他第6年在这里开车。大家心领神会,没人惊慌。此刻,四下伸手不见五指,静得出奇。用几秒钟适应完全的黑暗后,星光开始进入视线。我们屏息凝神,生怕打扰了夜空与星光原本的生活轨迹。

  开阔的山顶毫无遮挡,眼下的小镇也黑到如消失了一般。抬头的瞬间,银河华丽丽地出现眼前,比昨天看到的更亮。“我们已经站在海拔1000米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的银河更亮。”向导似乎知道每个人的想法,主动为我们脑海中的疑问进行了解释。特卡波小镇位于南岛中央,环绕它的山脉最低海拔2000米,而我们所处的约翰山则是一座在冰河时期开始受到长年侵蚀而形成的石头山,其山顶自然是整个南岛最利于观星的地点。

  把视线紧紧地汇聚于头上的星空,仅用肉眼,即可清晰看见数以千计的星星。向导对着天空打开指星笔,一束绿光直射夜空。开门先引荐的当然是代表南半球的南十字星和作为其指向星的南门二、马腹一。向导用指星笔在天空中画线、指点,直到耐心地教会每个人通过其交汇角度识别南天和方向。“无论是当年首次远航新西兰的库克船长,还是更早划独木舟远渡重洋而来的毛利人,都是通过它们识别方向,最终成功登陆。”向导说。

  肉眼观测后,接下来的环节更让人期待——透过专业天文望远镜观测。约翰山拥有世界上最南的研究型天文望远镜,而参观者可以进入天文台内部——那建筑像极了外星基地,外围还特别标示着“外星人禁止进入”字样。无论是玫瑰星云梦幻动人的细节,还是当年作为自然课本封面的土星环,透过它都能清晰呈现眼前,一些观看者甚至惊叹地发出尖叫。对于摄影爱好者,观测之后要做的事情是迅速将早就调好参数的单反相机接在专业赤道仪上,他们希望这不长的曝光时间足够拍到大小麦哲伦星云的精彩——它们是地球上极少数肉眼可见的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