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农业的最大问题,是“专家”太多
对摸着石头过河的休闲农业而言,目前最大的痛点,不是懂行的人太少,而是指点江山的专家们太多!
这个成熟度不高的行业,给了专家们充足的发挥空间。他们的充分发挥,又让这个行业更混沌。
作者|徐志毅 文丨尖椒农旅
专家一
政府相关部门领导
危害指数:★★★★★
对很多投资人而言,既希望领导来项目视察,又害怕领导经常来视察。
希望来,原因不言自明。害怕来,不是怕招待,而是怕领导以专家的口吻给予具体指导意见。
听领导的建议吧?很明显,他对项目了解不够深入,对这个行业也不够熟悉,给出的具体意见往往不具落地性,甚至和自身发展方向及节奏南辕北辙。
不听领导的吧?县官不如现管,不给面子总归不太好。于是,庄主们只能尬笑着拼命点头,并见缝插针拧着头皮恭维领导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思路开阔。
领导到项目过过专家瘾,走了忘了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一些领导执行力超强。自己给出的意见,过一段还要再来检查落实。
笔者亲自看到一幕:东部某地级市一项目,区旅游局长从项目开工便亲自坐镇,把这里当做第二办公室。
这个项目已经砸进去六千多万,但游客还没有工作人员多。投资人已经几乎弹尽粮绝,深感绝望。但午饭席间,旅游局长仍不忘对投资人耳提面命:接下来要投资增加什么项目,那个餐厅的设计装修应该用什么材料,突出什么风格
我们一群人不敢妄称专家,但也能听出这个局长的话明显很外行。这个投资人坐在尾席尬笑得比哭还难看。
坦白讲,在把项目做好这个目标上,相关部门领导和投资人是高度一致的。但是具体落实方向和节奏上,屁股决定脑袋,难免会出现分歧。
无论休闲农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有多大,归根到底,这还是一个市场行为。能对数千万,上亿元投资最后负责,承担最坏结果的,只能是投资人自己。
因此,我们衷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对休闲农业项目多一点政策服务,少一点具体指导。多让市场无形的手发挥作用,少伸一点自己的手。
专家二
部分规划设计公司
危害指数:★★★★☆
绝大部分投资人一流转到土地,第一件事就是找规划公司做方案。
这么做有错吗?没错啊!这比一些老板自己拍脑袋乱建进步多了。但问题是,很多规划公司能实现你的赚钱需求吗?
农庄是一个商业项目,做商业项目的第一步,是解决顶层设计、产业规划、总体商业策划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营前置,先想好如何赚钱。
多数规划公司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吗?他们说能,实际不可能!为什么?因为他们没这个基因。
农庄是个新行业,这个领域的大多数规划设计公司,都是从城市规划,景区规划、园林规划等领域转行而来。
农庄和这些领域的最大区别,就是农庄需要考虑引爆点,需要考虑运营,需要考虑如何赚钱。而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基本不需要。
景区多是有垄断、排他的、唯一的自然人文景观,一般不需要单独再考虑引爆点的。而农庄,一片荒山或者农田,要想吸引游客,核心就要靠人为地打造内容。
所以,传统规划公司擅长解决的是从10到100的问题。而农庄,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从0到1、从1到10的问题。
很明显,没有实际运营经验、没有商业公司操盘经验、没有互联网经验,一些规划公司口口声声称自己策划规划合一,规划里包含了策划等等,只能是自娱自乐罢了。
更何况,越是大规划公司,操作农庄项目的,越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农庄项目利润少)。不懂农村、不懂农业、不懂商业、不懂互联网,就这么去规划投资数千万的项目,想想都害怕。
当然,庆幸的是,庄主们都是商业精英,面对规划公司的方案,他们一眼都能明白根本无法落地。心头一万个草泥马过后,就把方案扔到书柜里。所以至今,很少很少很少有农庄项目是完全按照规划方案落地的。
当然,不幸的是,行业缺少真正专家级的规划公司,也让这个行业发展十余年,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
专家三
部分所谓成功庄主
危害指数:★★★☆☆
某论坛上,笔者遇到一位业界小有名气的网红农庄负责人,他也同样应邀来讲课。
闲聊时,笔者问:现在经营怎么样?他一脸惆怅地说:这不正因为遇到瓶颈,才想着出来讲讲课,试着输出下模式和课程!
自己遇到瓶颈,想着给别人输出自己的模式这是多么大的尴尬。
然而这就是现实。一些农庄主稍微做出一点热闹,不是想着自己如何做大做强,而是想着打造品牌和IP,对外输出模式去赚快钱。或者热衷于去讲课,分享经验,打造个人IP。
实际上,越是真正有实力的大佬,越是不愿抛头露面。笔者在和南京淳璞旅游董事长许翌星闲聊时,好奇地问,为何您不去参加论坛讲课呢?他笑了笑说,我有那时间,还不如到工地转一天,能节省10万块钱。
农庄行业和其他所有行业都不同,没有任意两个农庄资源禀赋相同,能采用相同的模式。一些短短两三年效益不错的农庄,其模式的成功,往往都有极大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根本不具备推广复制价值。
所以,不超过五年持续盈利的农庄主,请踏踏实实多沉淀几年,不要急着当专家,更不要急着去输出。
专家四
部分学者型专家
危害指数:★★☆☆☆
这类群体是真正名义上的专家,但也是距离实战最远的专家。农庄行业有很多培训论坛,基本上睡觉率最高的,都是这类学者型专家的讲课时段。
开口闭口必谈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必谈休闲农业的核心是三产融合,必谈休闲农业的规划引领、必拿一系列数据来谈休闲农业的光明前途
这些分析有没有学术意义?当然有!但对农庄主有没有实际作用,能不能解决农庄当下的实际问题?基本不能!他们讲的观点全部正确,但全是真理性废话。
如果仅仅是无用也就罢了,大不了几千块的参会费就当扔了。问题是,即便在他们擅长的学术分析上,也经常陷入两个误区:
一个是瞎子摸象。经常看到论文,写基于某某案例来谈乡村振兴的某个问题。但问题是,中国地域辽阔,浙江沿海乡村和甘肃青海乡村经济发展差距数十年。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拿一个地方案例来谈整个乡村解决方案的路径,这不就是瞎子摸象嘛。
第二个是缺乏实际调研。当然专家们有调研经费,也不乏亲临实地。问题是,专家们和从业者举行庄重的座谈会,能听到实话吗?
如果听不到实话,又没有一线实操经验,那么给出的行业建议,是否能算专家观点?
专家五
庄主的身边朋友
危害指数:★☆☆☆☆
庄主群体都是商业精英,身边自然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达人。
于是投身庄园后,难免一众朋友前来参观祝贺。只是参观祝贺也就罢了,如果酒足饭饱之后不给老板提点建议,不仅对不起这么多年交情,也对不起中午那一大锅柴鸡。
尤其是,当庄主诉说自己经营遇到困难时,朋友们的各种建议更是络绎不绝。你一言我一句,你一个观点我一个主意,庄主听着都很有道理,可晚上躺床上一想,发现自己更糊涂了。
农庄的特殊性就在于,不仅没有固定模式可借鉴,还是个融合度超级高的行业,不能照搬任一行业的成功经验。
再牛的商业精英,如果不在这个行业里泡上几年,不交一些学费,恐怕都难以成为专家。否则,也不会那么多纵横捭阖的企业巨头,纷纷在这里折戟。
所以,如果您朋友正在做农庄,不妨对他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安慰;少一点建议,多一点鼓励。
如果觉得鼓励不足以体现哥们感情,那干脆投资点钱,他们肯定更感谢你。
- 1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2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3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4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5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6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7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8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9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0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