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伟:从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视角看旅游绿皮书的影响

时间:2019-11-20 来源: 作者:
2019年10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在研讨会第二板块“皮书编撰与社会影响”专题研讨中,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曾博伟以《从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视角看旅游绿皮书的影响》为题发表演讲。  很高兴再次来到这个会议室开会。2002年我到国家旅游局工作之后,在张坚钟司长的带领下开展研究。那时,一个偏学术的平台是《旅游学刊》,《旅游绿皮书》这个研究平台偏行业。《旅游绿皮书》能连续十八年出书,很不容易。在老一辈旅游家的带领下,像今天到会的张广瑞老师、李明德老师、刘德谦老师,以及今天没能参会的魏小安老师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再有就是中生代,像宋瑞老师等等,都在业界很有影响力。所以这样的平台是我很珍视的。  题目是让我从作者与读者的角度来谈一下皮书影响,我想谈三个关键词。  第一,《旅游绿皮书》是交流的平台,是政界、学界、业界交流的平台。这跟其他学术期刊不一样,学术期刊较偏学术,而我们这个平台更接行业地气,对行业有很多的指导性。在《旅游绿皮书》发表文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回应社会问题,引领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  第二,《旅游绿皮书》是行业风向标。过去的18本皮书发表了很多报告,有年度总报告,还有国内、入境、出境旅游市场的报告。在当时是预测,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会发现当时的预测很多判断是比较准确的,对很多热点问题的把握也是很到位的,比如我记得有两年的绿皮书关注经济型酒店、国家公园等,现在这些都成了行业的主流。  第三,《旅游绿皮书》是决策好参谋。这个“决策”不仅仅是对政府决策来讲,对企业决策也如此。绿皮书不唯上,也不唯下,而是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就是多说诤言,少说媚话,这个立场对我们决策非常重要。以前我在政法司写文件的时候,经常会看绿皮书里面的内容,有些好的观点会直接体现在领导讲话、甚至文件制定过程当中。  最后,绿皮书、对研究中心有一个期望。2001年国发9号文件提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对于旅游研究者而言,推动实现旅游研究强国,是可以共同努力的。当然这个研究强国,不仅要看那些象牙塔的核心学术期刊文章,而且也要看更接地气、真正能够理论指导实践的成果。这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旅游绿皮书都大有作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