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文旅融合激发新动能
临夏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产星罗棋布,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民族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古生物的伊甸园”“中国恐龙之乡”,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的发源地,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
临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既有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等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炳灵寺石窟、齐家文化、八坊十三巷等绚丽多彩的文化名片,和政古动物化石的数量、品种、规模和完整程度占据了6项世界之最,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中国西部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八坊十三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临夏州文化旅游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发展全域全季节旅游、完善多元产品体系,旅游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挖掘、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日趋成熟。
临夏州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了临夏大剧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初步形成了州县乡村整体联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布楞沟的春天》剧照
全州先后创作《花海雪冤》《茶马情深》《迎春花儿开》《布楞沟的春天》等花儿精品剧目,并参加省内外交流演出,使“花儿剧”走向全国,在国内外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同时,深入挖掘临夏文化资源,加大对花儿等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挖掘开发。目前,花儿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等11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政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临夏旅游业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形式单一的观光旅游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研学体验等新业态旅游的发展历程。全州在深化景区改革、实施旅游项目、拓展客源市场、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开发水平、完善旅游功能等方面下工夫,初步形成了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松鸣岩景区
目前,临夏州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7家,全省大景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中国特色小镇1个,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星级饭店19家,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旅游专业村14个,发展农家乐790多家。
进入新时期,临夏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文化优势,筑梦诗和远方,赋能“花儿临夏”,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续写新华章。(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 1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2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3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4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5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6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7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8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9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0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