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 ——记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卓尼县博峪村
初冬的高原,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出了卓尼县城往东南大约再走五公里,一座依山而建的独特藏寨映入眼帘:特色鲜明的藏式小院错落,绕村而过的洮河水清澈见底,鹅卵石铺成的道路干净整洁……这里就是今年获评的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木耳镇博峪村。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现在环境变美了,节假日村里还组织各种活动,很多城里人都到这里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我们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博峪村老党员王永顺激动地说。
博峪村地处通往国家4A级景区大峪沟景区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村子却是“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
“过去村里房前屋后垃圾随处可见,没有自来水,没有硬化路,很多村民觉得待在家里没啥希望,都到外地打工去了。”王永顺说。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在哪里?
2015年,甘南州发起全域旅游无垃圾的“环境革命”,卓尼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博峪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引导群众打生态牌、吃旅游饭、走致富路。
按照乡村旅游的发展标准,博峪村对全村基础设施条件进行完善,组织农牧民群众赴陕西袁家村考察学习,赴定西参加农家乐服务管理经营培训。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博峪村开始打造以“农家乐”“藏家乐”乡村旅游景点、观光休闲营地等为载体的旅游产业。目前,博峪村已开办农家乐60多家,大部分群众不出村就在家门口挣钱。
村民朱宝才小两口常年在外打工,2017年年底回家后,发现村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村子里已经开办起来好几家农家乐,收入还不错,他和家人商议后办起了“德吉”农家乐。“前几年去外地打工,也没有保障,乡政府动员我们回来发展,并扶持我们办起了农家乐。我的农家乐已经开了两年了,第一年能挣10来万元,今年预计能突破20万元,这比出门打工强得多了。”朱宝才激动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以来,博峪村在生态旅游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土地资源,对耕地进行整合流转,统一建成种植油菜花观赏区和特色农产品采摘区,全力打造集餐饮、棋牌、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
“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博峪村的今天。我们将继续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做好‘生态+产业+旅游’的文章,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动农业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木耳镇镇长陈继荣充满信心地说。(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王海平)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