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五邑非遗和民俗音画《侨都记忆》在江门演出
12月15日,大型五邑非遗和民俗音画《侨都记忆》在广东省江门市演艺中心演出。
《侨都记忆》是由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宣传文化部门重点打造的"立足江海,放眼五邑"的原创音画,是江门首部反映五邑非遗及民俗文化的大型文艺作品。《侨都记忆》是一部三幕歌舞音画,以民国时期的江门为时代背景,依托五邑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原生态非遗、民俗、地方歌舞及戏曲,凝炼具有侨都印记的歌与舞,演绎一方地域神采,一脉民族气韵,一腔家国情怀,让广大华侨华人望得见青山绿水,记得起浓浓乡愁!
序幕《长堤晚风》——民国初期,西江下游的商业小镇江门被清政府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自此,这里商船如织,百业兴旺。连接西江的蓬江河边的长堤路,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粤曲表演唱《看大戏》——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
男子群舞《腾龙》——舞蹈《腾龙》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江海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礼乐龙舟",选取了礼乐龙舟的起龙、采青等最具有仪式感的环节为创作素材,意在挖掘传统非遗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激励新时代的人们团结奋进、拼搏向上。
情景乐舞《肖野爱上夏伍茶》(译音:宵夜爱上下午茶)——“民以食为天”,五邑美食令人流连忘返,银丝蛋面似动人情话,油润烧鹅让人口齿留香,虾饺、烧麦、叉烧、排骨笼笼诱人,啖啖靓汤、杯杯清茶回味无穷。在这看似平凡的街头小食和粗茶淡饭中,蕴含着“既上富贵高雅堂,亦入百姓寻常家”的南粤饮食文化与恬静温暖的爱情萌芽。
男声独唱《闯金山》——家的温暖、妻儿的亲情,终究留不住男儿闯荡天下的脚步。为了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数以百万计的江门五邑男人踏上了闯金山、下南洋,漂洋过海谋生的道路。
另外,舞蹈《思乡面》(原名《打面女》)的创作素材选用了来自于江海区的江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外海面。该作品通过五邑华侨对侨乡传统美食特产的眷恋之心传递出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来源于外海面手工制作的独特动态,外海方言"吖面"富有节奏地运用在舞蹈音乐中,令人倍感亲切。该节目创作于2007年,曾获得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历时十多年常演不衰,是江海区文艺作品的经典之作。
而表演唱《神拳在手》是一首根据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虚拳(又名六踭逼打拳)创作的原创歌曲,歌曲雄壮、豪迈而不失优美。演唱中运用了广东白话说唱,巧妙地把广东地方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既有传统性又有时尚性,突出了歌曲鲜明的新岭南特色;该节目曾获得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铜奖。
群舞《醒狮耀岭南》选用来自江海区的区级非遗项目“佛庄狮艺”的动作元素,结合武术的步法和身法,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该节目于2018年11月受邀到中央电视台参加"舞蹈世界"栏目录制,是江海区首个登上央视舞台的文艺精品。
晚会上还有《记得旧时好》、《五邑情歌》、《那一晚》、《永远的记忆》等优秀作品的演出。主办单位:江门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江门市江海区委宣传部、江门市江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江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透过这次文艺汇演,希望让广大华侨华人望得见青山绿水,记得起浓浓乡愁!(侯洺强 彭伟宗/图文)
责编:张阳
- 1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2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3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4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5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6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7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8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9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0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