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委书记谈乡村旅游”之十七】推动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渭河源—生态泉源
渭源因渭河发源而得名,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然风光绮丽秀美,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近年来,依托富集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渭源县按照‘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理念,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全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日前,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渭源县委书记吉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助推渭源县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首阳山—文脉德源
据吉秀介绍,为了全面构建规划科学、目标明晰、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渭源县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旅游业规划》,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打响“华夏文明渭河源”乡村旅游战略目标,为产业科学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同时,认真落实整合资金、政策扶持、用地保障、行政审批、金融支持等政策,支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太白山—灵秀仙源
如何避免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吉秀认为需要合理布区,差异发展,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具体来讲,渭源县明晰了“三山一水天下田”的资源基底,精心打造“一城、一带、四区、五组团”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强力推进“渭河源—生态泉源、首阳山—文脉德源、太白山—灵秀仙源、石门雪山—丝路雪源”四大品牌景区建设,有效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选择适宜模式,培育以“古、绿、德、慢、静、养、野”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做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实现涉旅乡镇和旅游示范村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
石门雪山—丝路雪源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谈及渭源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时,吉秀如是说。近年来,渭源县充分挖掘渭河源特色文化、大禹导渭始祖文化、伯夷叔齐商周文化、长城古堡边塞文化以及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旅游、文化、体育、生态、农牧的融合,通过举办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渭水文化旅游节、全国半程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节会,进一步提高渭源旅游的知名度,使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涉旅乡村以“企业+农户”“景区+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三变”改革等模式,搭建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平台,提升就业技能,鼓励、引导和扶持贫困户依托宅基地,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从事农副土特产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加工、销售及涉旅行业务工,增加群众收入。全县累计发展农家乐97家,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农副土特产为主的系列旅游商品50多种,发挥旅游带贫作用,带动全县5840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