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2008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绵山道教音乐,世人称之为“绵山仙乐”。其风格清幽典雅,重声韵而不沿华彩,旋律动感丰富,韵腔修扬,一唱三叹,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绵山道乐有明显的重宫音的调式特点;显示了其庄严肃穆与恬静稳重的特色,倾听绵山道乐,犹如置身于清虚仙境,令人身心清静,气脉调和。绵山道乐的法器有:铛、镲、鱼、铃、铙、钹、鼓、磬;演奏乐器有:笙、萧、管、笛、陶埙、唢呐、云锣、扬琴、古筝、琵琶、中阮、大阮、月琴、三弦、二胡、高胡、中胡、低胡、西洋乐器。绵山道乐曲调丰富,阳韵庄严、明朗、肃穆,阴韵则婉转、悲凄、哀伤,按其用途可分为“法事道乐”和“民间道乐”:法事道乐是指举行道场科仪时所用的道乐,它包括前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间道乐则称之为“牌子”或“耍曲”,类似于民间音乐的“器乐曲牌”,是融合地方民间音乐,用于法事道场开坛前后焚香礼拜或法事道场中高功拜表飞升等场合,这类道乐经松、活泼,很受信众喜欢;绵山宗教乐团不断完善努力进取,创作、改编了大量的具有绵山道乐特色的曲目,如:《混元赞》《送花赞》《大罗献乐》《绵山秋月》《绵山情韵》《介公赞》《飞仙曲》等,受到了道教界及有关专家的赞赏。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 1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2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3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4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5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6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7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8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9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10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1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