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要点

时间:2020-03-16 来源: 作者: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冲刺收官之年。全市文体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部署要求,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揽,大力实施“文旅活市”战略,坚持抓重点、出亮点,坚定做好改革融合、项目建设、宣传营销三项基础工作,持续抓实节会赛事、文化惠民、旅游提升三项重点任务,确保文体广电和旅游事业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做出贡献。

  主要目标是: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旅游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力争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60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3.5%;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文体旅游发展重点进一步明晰,亮点不断凸显,定西博物馆完成展陈并免费开放,定西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渭河源大景区建设初具规模,U形环定西旅游线路初步形成,力争把李家龙宫、岳麓山、天井峡、狼渡草原等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临洮狄道乡韵、渭源罗家磨建成全省乃至西部具有一定影响的乡村旅游样板村。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营销推广把营销推广作为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关键一招,制订具体工作实施方案,以节会游、避暑游、冰雪游、乡村游为重点,加大推广营销力度,加快旅游市场重启,确保在“五一”后稳步回暖,从6月份大幅度回升,到7月份全面恢复。一是拓展媒体广告宣传。衔接在中央电视台17频道、省电视台播放文旅宣传片,在凤凰网、马蜂窝、爱奇艺、人民文旅、今日头条、每日甘肃、当归定西等媒体官方帐号和兰州地铁、公交、楼宇电视,以及中川机场、兰州西站等投放文旅宣传广告,提升定西旅游知名度。二是注重客源市场推介。紧盯兰州、西宁、银川、西安、成都、重庆、福州等客源市场,坚持市县联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推介宣传等形式,重点推出一季度紫斑牡丹之旅、二季度寻根探源之旅、三季度避暑康养之旅、四季度冰雪温泉之旅,切实开拓客源地旅游市场。三是抓好主题活动营销。深化“当归定西”文化内涵,聚焦“花儿、长城、当归”文化主线,实施好“当归定西”文旅体目的地整合营销项目,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立体式综合营销。邀请旅游达人、影视明星、体育运动员等代言定西文旅,用名人效应带火旅游市场。四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市内景区景点、星级酒店、旅行社开展服务技能竞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各方齐努力宣传营销的新格局。动员景区、星级饭店与旅行社合作,给予旅行社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景区和旅游星级饭店推广。在全市筛选20家规模较大、服务规范的酒店,通过投放文旅折页、摆放宣传展板、播放专题片,让入住游客更好了解和认知定西。

  二推动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突出秦腔振兴、文物保护、非遗挖掘等重点,推动文化传承。一是发展秦腔艺术。制定《关于推动定西秦腔艺术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定西秦腔艺术联盟、定西秦腔艺术研究中心。谋划建设集文创展卖、茶艺展示、秦腔演出为一体的定西秦腔剧院。创排反映我市脱贫攻坚成就、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众志成城抗疫情”及广大人民精神风貌的舞台艺术作品,打磨提升《许铁堂》《柴生芳》等优秀剧目,创排《岳麓遗爱》等新编秦腔剧目。二是加大文物保护。重点落实好“一馆一特”行动计划,完成渭源博物馆新馆搬迁;加快市博物馆展陈进度,争取12月份全面开放。开工建设寺洼遗址、马家窑遗址、辛店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配合省考古所做好文物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三是加强非遗传承。举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支持旅游景点引入陇西腊肉、十三花宴席等非遗产品,展示定西剪纸、岷县当归等加工技艺,展演巴当舞、云阳板等传统剧目。争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个,公布第二批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0项,开发非遗文创产品10种。

  三抓实项目建设项目能带来投资、促进发展,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支撑。要谋划、前期、实施并举,切实推动文旅体项目建设。

  一是抓规划。4月份启动《定西市“十四五”文体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5月底完成《定西市中心城区文体广电和旅游专项规划》编制,6月底完成《关于新时代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定西段)实施方案》编制,8月底完成《临洮紫斑牡丹文化旅游规划》《通渭书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二是抓前期。做好陇西李氏文化小镇等12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谋划通渭·中国书画城、马家窑文化遗址保护、战国秦长城西起首文化公园、榜罗会议革命遗址提升等黄河上游文化传承保护重点项目。三是抓争取。衔接争取贵清山、渭河东源、天泉山旅游基础设施等4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落地。争取一批乡村旅游、城乡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广电设施等中小项目和资金。四是抓实施。推动遮阳山西溪度假服务中心建设等46个投资项目3月底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6.8亿元。争取临洮县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通渭县墨香小镇翰墨文化中心2个世行贷款项目开工建设。完成4座城市智慧书屋、54个全民健身场地和2个应急广播体系项目建设任务。

  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一县一村”目标,紧盯周边和兰州客源市场,整合资源、项目、资金等,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一是集中力量打造样板村。把观赏游憩价值较高、开发主题定位明确的临洮双联村(狄道乡韵)、渭源罗家磨村作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集中项目、集中资金、集中资源、集中人力进行重点打造,努力创建全省乃至西部具有一定影响的乡村旅游样板村。临洮双联村,突出陇中农耕文化特色展示,打造农耕民俗风情型示范村。渭源罗家磨村突出石磨文化、农业观光、特色民宿,打造乡村休闲度假基地。二是突出特色建设示范村。有关县区要结合实际,按照“异类资源精品化开发,同类资源差异化开发”的理念,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景”。漳县青瓦寺村依托贵清山景区,打造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示范村;通渭华川村突出乡村文化展示,打造“通渭人家”展示窗口;陇西桦林村突出写生基地建设,打造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岷县吴纳村突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儿童素质拓展+避暑度假基地;安定牌坊村依托李家峡景区,打造乡村休闲观光体验基地。三是更加注重发展乡村民宿。依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乡村民宿,在特色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以满足游客需求。力争年内至少每个示范村建成1家、全市建成7家高标准特色民宿,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道路交通指引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四是千方百计挖掘村落文化。深化文旅融合,着力将乡村农耕、农事、农活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等转化为乡村旅游体验活动,全方位展现乡村诗歌、神话、故事、传说、谣谚、山歌、舞蹈、戏曲等民间文化艺术,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五是切实健全文旅扶贫体系。实施文旅扶贫行动,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和各类培训,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和“扶智”的作用;完善信息咨询、智慧旅游、游客游憩、便民服务等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村内公共厕所;建立科学的旅游收入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就业增收带动效应,促进当地村民致富。压实驻村帮扶责任,通过项目扶、金融撬、农户助、社会帮、强村带等多种措施促进帮扶村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六是多渠道整合投入建设资金。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鼓励支持社会、企业、个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每个县区都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依托县区文旅公司,采取政府投入、项目整合等方式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五打造特色品牌要结合实际,发挥“渭水源头、李氏故里、当归定西”的资源优势,突出节会、展演、赛事三大主题,全力打造特色品牌,深入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一是打造品牌节会。制定实施《定西市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办好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实施方案》,筹备办好马家窑文化节、渭水文化旅游节、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品牌节会和陇中文体旅博览会、冬春季冰雪温泉乡村游特色活动,协助办好福定经贸文化旅游交流周、李氏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节。督促县区于3月中旬完成节会实施方案上报,4月份衔接省节会领导小组办公室报批报备,5月份开始逐个高质量举办。二是打造品牌展演。开展“众志成城抗疫情”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展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美术写生作品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主题征文朗诵大赛、青少年声乐器乐大赛等十大品牌文化活动。推进书画、演艺文化下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打造品牌赛事。重点办好全国(U19)青年男子/女子篮球联赛决赛、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丝绸之路国际露营大会、花儿原上自行车联赛等十大重点体育品牌赛事,以提升和聚集人气。同时,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体育场馆、体育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丰富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

  六夯实发展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着力解决发展基础薄弱、服务质量不高、配套设施短缺等突出问题。一是加大创A升A力度。4月份开始,重点推动李家龙宫、岳麓山、天井峡、狼渡草原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启动渭河源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通渭温泉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建设完善游客中心、导览标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按要求配齐导游、应急、服务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培育文化旅游业态。制定《定西市建设“中国避暑旅游城市”实施方案》《推动冰雪游温泉游乡村游大发展实施方案》,集中培育避暑游、冰雪游、温泉游、乡村游、节会游、康养游、红色游等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形成多元消费业态。强化文旅市场监管,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努力营造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安全经营的文化旅游市场环境。三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市图书馆、市美术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为25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文化设备。年内新建旅游厕所80座。抓好广播电视工作,持续抓好中央广播电视数字化无线覆盖工程系统完善、市县区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运行维护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四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一部手机游定西”项目建设,开通定西市智慧旅游指挥调度中心,初步建成旅游基础展示平台、全域营销平台、VR观景平台、行业监管平台并上线运行,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七扩大开放合作深化文化旅游领域开放,全方位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协同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与知名文旅企业合作。加强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北方华录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北京行知探索集团、甘肃公航旅集团、甘肃文旅集团、敦煌文旅集团等企业的沟通对接,力争在旅游演艺、项目建设、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合作落地见效。二是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重点谋划5月份在成都组织集资源推介、营销宣传、项目洽谈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招商推介活动,力争引进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三是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对外交流。积极组织参加省文化旅游厅组织的海交会、“中外文化旅游年”“丰收了·游甘肃”“一会一节”等重大品牌节会,推动我市特色旅游资源、非遗文创走出去。安全发展是底线性任务。要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深入细致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大门。推动文博单位安全防护设施全覆盖,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确保文物安全。加强广播电视播出、传输机构定期检查,努力把广播电视播出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落实“扫黄打非”、禁毒、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周边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平安文化市场创建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雷霆行动—2”,持续不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全行业安全、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