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20-03-16 来源: 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西桂林市纪委监委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围绕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开展精准监督,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治措施,组织建立复工复产调度保障机制,试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融资、审批、用工、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实际困难,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截至3月2日,桂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7家,已经100%实现复工;企业到岗人数7.45万人,复产率达86.6%。全市82个A级旅游景区从2月21日起向国内外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开放,公交、班线客运、农村客运、城乡公交等交通客运已全面恢复。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桂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印发《关于开展疫情防控期间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专项督导的紧急通知》,明确由桂林市四家班子领导带队,对桂林市领导联系的重中之重和重大项目以及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业企业全面实现复工复产。桂林市纪委主要领导带队到平乐县二塘工业园区开展蹲点调研,现场“解剖麻雀”,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融资、审批、用工等困难,督促平乐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做到“两不误”。桂林市纪委监委6个检查组、3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委机关第一至第八监督检查室,分别到桂林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桂林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财税、金融等系列政策,制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3条”等政策文件,打出了“降、缓、减、免、延”等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增强信心、渡过难关,最大限度减轻疫情给桂林市中小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督促桂林市国资委落实疫情期间租金减免政策,组织全市国企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减负,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实行免收2020年2月至3月房租,减半收取4月至6月房租,助力中小企业渡过疫情期间复产难关。督促桂林市人社局组织开展“线上春风行动”,区内外2360家企业参加了线上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4.6万个(人)。尤其主动与湘、桂、黔等地的人社部门对接,为桂林深科技有限公司、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市72家重点企业招贤纳士。

  针对外贸企业因疫情影响产能不足、国内外物流中断、贸易限制等带来的订单违约,督促桂林市商务局做好“防疫情稳外贸”工作,落实好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履约企业的跟单服务,及时协助企业向行业商协会出具不可抗力证明,减少损失;引导外贸业务人员在线办公,不中断与国外客户的联系,争取客户的理解支持,保客户保市场;鼓励外贸业务人员采取跨境电商等形式销售产品、采购原料,扩大营销方式,力争把疫情对桂林外贸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桂林市62家重点外贸企业和16家加工贸易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正加班加点生产,全力以赴夺回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损失的市场份额。

  针对企业注册行政审批不便利等问题,督促行政审批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预约办理”“邮寄办理”“网上办理”,实现企业开办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如桂林市纪委指导市人社部门梳理96项人社常用业务,将就业创业、招才引智、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业务搬上网,实行“不见面、网上办”;开设桂林人社门户网站、“桂林智慧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将人社业务由线下转向线上,方便群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办理。永福县纪委在蹲点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新注册成立的桂林合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办理涉税不便,及时督促永福县税务局派出专人与企业取得联系,为企业开启疫情防控期间办税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服务,迅速为企业容缺办理税务登记、税种认定、票种核定、税控盘发放、发票领取等相关涉税事宜,为企业尽快顺利投产按下了“快进键”。

  针对园区企业防疫物资紧缺、员工出行难等问题,督促各地各部门指导企业做好复工企业人员返岗后的物资筹备、全面消毒、体温检测、职工监管等疫情防控工作,防范遏制复工前后疫情隐患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严格实行“一派二包二补”制度,即为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派驻特派员;企业包场地隔离、包车接送员工上下班;企业对员工自带防疫物资、对日常居家不外出员工进行补助,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坚强保障。如平乐县纪委在桂林艾晟科技有限公司走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疫情期间开往二塘工业园区公交“专线”少,企业员工上下班乘车往返县城不便问题,当天就督促县交通局结合工业园区员工分布情况,开通三条县城到二塘工业园区的“用工专线”,让园区企业员工坐上“快速专线”“安全专线”。荔浦市纪委在企业蹲点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桂林爱明生态有限公司企业复工后口罩、消毒水等物资短缺,立即联系市防疫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帮助购买防疫物资,解决了企业复工复产“燃眉”之急。(桂林纪检监察供稿)

  

  责编: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