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斯腾湖景区加强苇区管理 确保消防安全

时间:2020-04-26 来源: 作者:

  在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5A级景区新疆博斯腾湖,有着60万亩的苇区,是我国四大苇区之一。守护着这60万亩苇区的是12支义务消防队的48名队员,他们也被称为60万亩苇区的专职守护人。

  成立义务消防队

  60万亩苇区,主要分布在博湖县和焉耆县。

  “由于苇区离消防救援大队都比较远,为进一步保护好各苇场,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成立苇场义务消防队。”焉耆县消防救援大队负责人王昊说,2018年,第一支苇场义务消防队——焉耆县王家庄牧场苇场义务消防队成立。

  春季大风天历来是苇区、苇场火灾事故高发期,也是火灾防控的重要节点。4月16日,大风沙尘天仍在持续,王家庄牧场苇场义务消防队负责人吐逊江·毛拉买提像往常一样,把自制的简易消防车装满水,带上灭火器,招呼队员坐上简易消防车,向苇场深处驶去。

  “最近一直是大风沙尘天气,我们每两小时就要巡逻一次,每次两人。”吐逊江说,现在苇场的芦苇正在生长,所以他们的巡逻防护重点就落在了堆放芦苇的地方。

  在博湖县阿洪口、西海育等苇场,义务消防队也每天进行巡逻,确保苇场消防安全。“每天巡逻是常态,再加上最近持续的大风天气,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阿洪口苇场义务消防队负责人聂建勋说。

  “目前,焉耆县有4个苇场义务消防队,博湖县8个,每队4人,也就是这48人义务守护着60万亩苇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负责人马天浩说。

  专职培训强技能

  义务消防队成立后,博湖县、焉耆县消防救援大队多次组织队员进行培训。“因为这些队员没有任何灭火技能,我们从最基本的灭火器怎么使用、怎么接消防水带等进行手把手培训。”博湖县消防救援大队负责人宋晓疆说,目前,所有队员都能使用灭火器等进行初起火灾扑救。

  4月15日,焉耆县消防救援大队组织辖区5个乡镇(场)及苇场负责人召开焉耆县苇区、苇场火灾防控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责任,要求各乡镇(场)加强属地管理力度,各苇场落实好主体责任。16日,焉耆县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王磊来到王家庄牧场苇场,开展上门指导服务,并组织队员进行培训。

  “大队经常给我们进行专业指导,给我们讲解芦苇在收割、打包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的防火事项,我们学到了很多消防安全知识,遇到紧急、简单火情,我们也有一定的能力处置。”吐逊江说。

  “由于义务消防队队员时常有更换,所以培训不能间断,而且每次培训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宋晓疆说。“经过培训,我们知道控制苇区、苇场火灾,初起火灾扑救是关键,在巡逻过程中,一旦发现由于雷击、干燥自燃、潮湿阴燃等引发火灾,我们能第一时间处置,并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聂建勋说。

  守护苇场保平安

  截至目前,12支义务消防队共发现并扑救初起火灾50余起,真正实现了“早发现、早报警、早扑救”的目的,确保苇区没有发生大的火灾,守护着苇区、苇场的平安。

  “苇场义务消防队的消防车都是农用拖拉机改装而成,载水量4至5吨,还有手抬机动泵和消防水带等消防器材。”王昊说,改装消防车虽然简易,但具有机动能力强、快、准、灵的优点,尤其在苇场里面,解决了制式消防救援车因吨位过大无法进入苇湖灭火的问题。此外,根据统一要求,苇场里面每隔100米还放置一个灭火器。

  “每支苇场义务消防队主要负责所属苇场消防安全及冬天附近苇湖芦苇收割期间的火灾防控工作,正是他们的艰苦付出,稳定了60万亩苇区的火灾防控形势,”马天浩说,博湖县、焉耆县消防救援大队要求各苇场统一消防安全标准,按规模大小配备专业小型消防车辆,建立微型消防站并配齐所需灭火装备,定期组织队员开展培训,提升苇场初起火灾扑救能力,让苇场义务消防队发挥更大的作用。(郭坤庆 廖军 达林塔)

  责编:纪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