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安徽三官庙夏遗址:3700年前江淮人已住上“窑洞”
中新社合肥4月20日电 题:探访安徽三官庙夏遗址:3700年前江淮人已住上“窑洞”
中新社记者 张强
青铜器、红烧土墙、“窑洞”……在安徽省肥西县桃花镇,一个距今3700—3800年的夏时期遗址被考古人员揭开面纱。记者近日来到肥西三官庙遗址,探秘夏时期江淮人民的生活。
三官庙遗址是为配合正在进行的引江济淮工程建设而开展抢救性发掘的。遗址主体呈台墩型,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年代对应二里头文化晚期。该遗址近日入围“201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官庙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秦让平说,三官庙遗址发掘揭示两处土垣,还有包括4处房址在内的各项遗迹130余处。截至目前,该遗址已出土400余件珍贵遗物,其中包括18件青铜器和陶器、石器、玉器、骨蚌器、绿松石和植物颗粒等。
“房址内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遗骸、房址外地面平铺的植物颗粒、还有以兵器为主的18件铜器散布于废弃红烧土层下的地面上,这种埋藏形式在中国罕见。”秦让平介绍。
同时,三官庙遗址首次出土了安徽地区经考古发掘的成组夏代铜器群,是中国范围内(除二里头遗址之外)发现这一时期铜器最多的地点,也是中国考古学历史上单次发掘夏商之际铜器数量最多的一次。铜器的工艺超出了既往认识中的同时代水平,并表现出风格上的多样化来源。遗址本身的堆积特征,反映出遗址毁弃过程的突然性和灾难性。
三官庙遗址中的房屋遗址尽显古人在房屋建造中的智慧。据统计,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4处房址、38个灰坑、77个柱洞,及沟、灶等遗迹。其中有两处房址保存较好,至今依然保存有红烧土墙体和地面。
记者来到三官庙遗址时,考古人员正在对保存较好的两处房址进行整体搬迁保护,它们将被搬迁至安徽博物院,后期将永久对外展示。
秦让平告诉记者,遗址北边的这座房址虽然面积不大,但保存完好,能清楚看到房屋被分成了卧室、厨房、门廊等不同的功能区域。厨房内残留有灶坑,房屋外摆放着一个大水缸。这处房址还是“半地穴”结构,一部分深入地下,防寒保暖,与如今北方地区的“窑洞”有异曲同工之妙。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认为,三官庙遗址的重要发现拉开了江淮地区夏商周考古的新历程,对研究夏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宫希成介绍,截至目前,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涉及文物点45处(古建筑3处、古遗址古墓葬42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这些文物点的野外发掘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其中两处因为是今年新增的,预计今年6月前能完成发掘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对发掘的文物进行整理、研究和修复保护。”(完)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