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回升消费回暖
一方面,“逛吃玩”人流恢复起来,加速线下消费回暖;另一方面,网络直播、购物等“云”端消费热度不减,新业态继续释放活力。
在线下单更火热。网联清算公司的消费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网联平台处理的电商购物、外卖下单、网上转账缴费等线上互联网支付业务,日均达13.54亿笔,同比增长54.59%。
在家收货更高频。据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邮政行业共揽收快递包裹11.02亿件,同比增长41.8%;投递快递包裹10.38亿件,同比增长38.93%。今年以来,快递包裹业务量从1月的低位运行快速恢复,2月份转为正增长,目前稳定在30%以上的高速增长区间。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兴洲看来,线上消费是这次疫情带来的一个新机遇。“‘五一’消费之所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一定程度在于线上消费不断推陈出新,很多直播带货平台成了点睛之笔。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5G网络建设等,都给线上消费极大的推动。”任兴洲说。
多样购物节为市场增温
发放消费券、电商促销、门票打折、优惠套餐……假期正是提振消费、释放内需的好时机,近期,各地推出五彩缤纷的购物活动,也为消费升温添了“一把柴”。
5月4日晚,上海启动“五五购物节”,欧莱雅、特斯拉、拼多多、腾讯、上海第一百货、上海第一八佰伴、百联集团、新世界百货等多家企业参与其中。不到一天时间,上海地区消费总额破百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刘功润认为,从短期看,通过打折让利促销,可以迅速提升消费市场的景气指数,全面带动复商复市。从长远看,举办购物节相当于释放一种信号,提振消费者和商家双向的市场信心,今后大可以常态化放心购物、放心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4月30日至5月4日,中国20多个省区市启动了新一轮消费券投放,规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涉及餐饮、旅游、家电、汽车、文娱等多个领域。消费券的接连投放,又进一步激活消费。据微信和美团5日联合发布的数据,假期3天,微信电子消费券带动消费9亿元。支付宝数据则显示,全国29个省份消费金额完成同比增长,内蒙古、新疆、青海同比增长甚至超过60%。消费券对西部、东北等地区的增长带动力更为显著。
不少观察指出,央地齐齐发力、政企携手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等成为这次“五一”假期消费的明显特征,也使得小长假促消费的力度明显大于往年。但专家同时指出,接下来还需要着眼长远,完善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畅通经济循环,让消费引擎强起来。
- 1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2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3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4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5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6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7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8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9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
- 11 丁薛祥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里贝拉举行第六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