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山丹县非遗成为精准扶贫新动力
近年来,张掖市山丹县创新非遗传习工作模式,依托非遗传习所及非遗扶贫工坊,积极开展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培育扶持非遗扶贫带头人,将“非遗扶贫课堂”衍生乡镇、村社及学校,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和覆盖人群,帮助贫困群众学习传统技艺,现已建成省级非遗扶贫工坊4家,吸纳贫困户劳动力200多人,人均每月稳定增收1000—2400元。培训贫困户劳动力近1000多,随着非遗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利用一双巧手和一项技艺脱贫致富,非遗成为精准扶贫的新动力。
创新产业模式,搭建精准扶贫的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
山丹县创新产业模式,搭建非遗扶贫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通过多方面挖掘整理、多渠道宣传推广、多方式培训传承、多技术创新研发,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县级非遗保护项目106项,县级非遗传承人93名,27所非遗传习所挂牌运营;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5项,市级非遗传承人22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传承人3名,建成省级非遗扶贫工坊4家;山丹县丹美“剪纸?烙画”非遗扶贫工坊采取“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研发设计+手工作坊生产+培训员工+展示展览+营销队伍”式全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工坊稳步发展。研发创新出多元素文创产品20多个系列1000余种产品,走“公司+展销+市场”式文创产品通向市场的路子,既自办文创产品展示展销厅销售,又参加省内外文化博览会展览展销,被确定为“陇原巧手”培训基地,成为人们了解山丹民间文化的窗口和山丹民间艺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先后吸引1万多文化爱好者在此交流制作技艺,展示手工作品。举办了培训班近10场次,各乡镇600名妇女参加了剪纸、烙画、麦杆画制作技艺培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人,带动100余人次生产自己设计开发的10多个系列上百种工艺品,或以订单形式回收巧手的文创产品,或由销售能力的巧手自销文创产品,为贫困妇女就业和增收开拓了渠道,并通过销售人员培训和线上实践提升营销水平,形成扶贫就业、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的多赢格局。
以传统工艺项目为抓手,促进就业增收
山丹县积极发展提升传统工艺产品,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媒体传播,扩大社会影响。余玲邑刺绣非遗扶贫工坊不断研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艺术品,吸引了一批从事刺绣和手工编织的民间艺人,现有20多名灵活就业的工人,学员大多都是建档立卡妇女和留守妇女,钩织作品如玩偶摆件、胸针、挎包、手账本、挂件、鞋帽等实用性的创新用品。“木雕非遗扶贫工坊”设计研发的红枣木颈椎修复加热药枕在张掖市文化创意产品评审中获得了文化旅游产品一等奖、2019年全国特色旅游商品铜奖等。各非遗传习所依托非遗工坊提高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撑,用足用好各级各项支持政策,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统筹推进非遗工坊建设任务,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实现产业发展:木雕传习所仅去年下半年投产,年销售收入20.4万元,实现利税7.3万元,其中利润6.1万元;剪纸、烙画非遗扶贫工坊建筑面积200平米,设有工坊展厅、管理室、培训室,工坊硬件设施完善,上半年就业工坊收入21.1万元;山丹特色花馍(糖花子)制作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总投资16万元,主营山丹特色蒸、炸、烤三大系列花馍的制作、销售以及传统制作工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工作,现有27个品种, 上半年收入23万元。
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
山丹县加大投入,扎实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石木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民俗物件、文化工艺品、古旧物件的收购销售,仿古家具、旅游纪念品、茶具、香具、木雕、烙画艺术品,木制毛笔制品、办公家具、陶瓷制品等生产制作与销售为一体,是集观光观赏、休闲、度假会友等项目揉合的文化创意公司,非遗就业工坊依托石木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占地面积10余亩,多主体的广泛参与扩大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影响力,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扎实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余玲邑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晓丽利用农村贫困妇女熟能生巧的传统刺绣技艺和手工编织技能,不断壮大‘绣娘’队伍,带动产业发展,探索出‘公司+留守妇女+扶贫车间+自媒体带货’的发展模式,把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销往各地。县级非遗传承人杜晓丽手把手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授课,带动100多名农村妇女掌握技艺,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26余次,培训学员有2700余人次。山丹县在进一步开拓网上销售市场的同时,继续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增设扶贫就业岗位,为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产品提供研发、交流、展示、销售空间,进一步促进了相关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形成多赢、共赢的工作格局。
积极开展非遗创意产品研发生产,推动非遗走向市场
山丹县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将传统手工艺和市场密切对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动力。积极协调“山丹花馍”“手工编织”“石木堂”“剪纸、山丹烙画”等非遗传习所吸纳贫困户劳动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开展非遗创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在加大山丹烙画、麦秆画、树皮画、剪纸、刺绣、手工编织、山丹花馍、木雕、玉雕、石雕等传统工艺传承保护的同时,创新技艺,将传统工艺与医养、旅游、文物复制等相融合,研发创作出了山丹宣纸烙画、红枣木医药枕、熏蒸仪、玉砚滴、马当先、花馍等文创产品2000多件。依托文创产品立项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发展“非遗扶贫工坊”建设。山丹县千穗文化食品有限公司先后研发山丹花馍新品种10多项,为扩大营销渠道,购置真空包装设备,保证馍馍在长途运输中的质量和保质期,并与互联网相结合,优惠促销,线上销售+线下制作,60%销往市外市场,并选调非遗产品参加各类展会、博览会,实行文创产品进旅游景区、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扩大非遗产品的社会关注度知名度,推动非遗走向市场,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工坊建设和运行机制,让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步子迈得更稳、行得更远,成为精准扶贫新动力。(文/山丹县文体广旅局 秦莉)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