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服务百姓(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在冀中南地区,几乎村村有戏台,看戏是农村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每年正月到端午,刘莉沙和剧团演员们都带着精心编排的节目,一头扎进广大农村唱大戏。特别是近年来,石家庄通过“政府买单,百姓听戏”加大对传统文化剧目扶持,每场河北梆子演出补贴7500元。“我们剧团每年在农村演出200场,尽最大努力满足百姓需求。”刘莉沙说。
多年来,刘莉沙的剧团下乡唱戏时经常碰上当地庙会,庙会上,土特产、服装、小吃、玩具杂耍等琳琅满目,吸引了很多周边乡村甚至城里的居民。走得多了,刘莉沙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有的人逛庙会时,会被梆子戏吸引,驻足观赏;有的观众专程过来看戏,间歇时四处逛逛买买,捧着小吃回来接着看。
“戏曲表演和农村庙会相辅相成,既满足了百姓文化需求,也带动群众消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如何传承发展好传统戏剧”一直萦绕在刘莉沙心里。受此启发,去年她的提案便是促进文旅融合,争取在一些景区古迹周边上演传统梆子戏。
去年中秋节,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在正定古城实景演出了一段《嫦娥奔月》。“当时看表演的游客很多。我四处转了转,听说附近一家烧麦店平时人不多,中秋一天营业额却达10万元。”刘莉沙说。
今年刘莉沙的提案关注传统戏剧保护和挖掘。“传统戏剧比如河北梆子剧本流失严重,如今整个剧团每年能上演40多个剧目,而过去有的老艺术家一个人就能表演上百个剧目。”刘莉沙希望通过现代技术,将地方戏曲记录下来。
“常有观众提意见,想看现代戏,我们也在加强原创剧目编排。”刘莉沙介绍,在主题教育中,剧团创排的现代戏《吕建江》受到了很多老百姓欢迎。
■记者手记
提案源自群众需求
实际上,无论是文旅融合的想法,还是原创剧目的创意,都是刘莉沙经年累月在十里八乡、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交流中听到、看到、想到的。能否落实得好在于是否真正满足百姓的需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百姓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在刘莉沙看来,这是她最大的荣誉和担当。
《 人民日报 》
延伸阅读- 1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2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3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4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5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6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7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8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9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
- 11 丁薛祥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里贝拉举行第六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