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打响城市名片 助力城市旅游
从2006年起,国家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从2016年9月开始,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6月13日,各地纷纷开展非遗文化节,努力传承和发扬当地非遗文化,助力当地文化旅游。
陕西省韩城市近年来就积极发展市内特色非遗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响城市品牌,吸引了诸多游客。近年来,韩城行鼓、韩城秧歌、花馍等非遗项目已成为韩城形象的代名词,出现在海内外各个文化交流平台。在非遗项目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上,韩城取得了创新与突破,非遗进景区案例曾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在各地推广。
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喻指把鼓挎在腰间,边行走边敲击之意。历史上,在韩城几乎大一点的村庄都有自己的锣鼓队,不论逢年过节,还是求神祈雨,总能听到激昂的锣鼓声。韩城行鼓的鼓谱有20余种,有表现气势的,也有表现技巧的。《老虎磨牙》是鼓手用鼓槌旋击鼓边铁钉,发出酷似野兽饿急磨牙的声响,模拟逼真,技巧高超。《上坡》则是鼓队用以合击与鼓、铙分击的手法,其风格粗犷、豪放,声势浩大、宏伟,登峰造极,体现出一种朴实、热烈而强悍的黄河黄土雄风。韩城行鼓在保留原有军鼓乐艺术风格的同时,与时俱进,特别在表演的艺术效果上进行了深加工,增强了宏伟气势。在表演时,韩城行鼓总离不了“绕杆子”,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增强视觉效果。身着艳服的姑娘,手执饰有彩绸花束和串串银铃的长绕杆,婀娜多姿,绕杆的阵营与锣鼓队的阵营相互呼应,鼓声激越,铙钹声飞扬,几十杆甚至上百杆花杆合着鼓点在鼓手上空上下翻飞,犹如黄河之水百舸争流,使锣鼓越敲越起劲越神气,让观者目不暇接,心情激荡。
陕西韩城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史之乡,民间秧歌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既有众多的农民歌手,历史上又有文人参与编撰歌词,得以“雅俗共赏,古今汇通”。关中民歌艺人中,以韩城秧歌艺人誉有美名者最多。“一斗金,二斗银,满山铃出来美死人;郴州梨,玻璃翠,跟前走,往后退,你听了入味不入味;广才文,贵喜酸,只有二劳跑得欢……”都是群众给秧歌艺人起的浑名,赞美他们的高超演技。据史料记载,1935年,韩城高神殿上摆赛台,四种当地戏曲和民间歌舞登台演出,最后还是秧歌胜出。
端午假期将至,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到韩城一游。不但能欣赏到当地非遗表演,还能探访历史悠久的韩城古城。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