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胡桃夹子”来沪“过年”
每年岁末,柴可夫斯基三大经典芭蕾舞剧之一《胡桃夹子》总是各大剧院的“座上宾”,百余年来久演不衰。中国芭蕾也有自己的《胡桃夹子》——2001年2月,中央芭蕾舞团首次创作“中国版《胡桃夹子》”,2010年经全新改版、重新创作后更名为《过年》,在柴可夫斯基经典音乐的衬托下,展开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风情长卷。明年1月8日至9日,中芭将携《过年》亮相东方艺术中心,与上海观众一起“过年”。自去年与东艺签订为期三年的战略协议以来,中芭已为上海观众献上“一带一路”原创大戏《敦煌》及“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两部剧都创下场场售罄的票房佳绩。
中芭前身为北京舞蹈学校附属实验芭蕾舞团,是新中国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团,首任团长戴爱莲是中国舞蹈事业奠基者之一。此后,在肖慎、李承祥、赵汝蘅、冯英等历任团长带领下,中芭走出一条古典与现代辉映、民族与世界融合的艺术之路,在引进排演《天鹅湖》《堂·吉诃德》《吉赛尔》《卡门》《舞姬》等世界名作的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芭蕾舞剧也不断诞生,《红色娘子军》《祝福》《黄河》《大红灯笼高高挂》《敦煌》《鹤魂》等成为探索西方芭蕾艺术形式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范例。
作为俄罗斯芭蕾学派典范,《胡桃夹子》改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与鼠王》,以华丽壮观的场面和诙谐有趣的表演,成为西方国家圣诞节老少咸宜、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这部舞剧也被称为“圣诞芭蕾”。
为将《胡桃夹子》改编成表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情感的芭蕾舞剧,《过年》主创人员先后到天津杨柳青等地采风。在中芭艺术家的二次创作下,《过年》将《胡桃夹子》中圣诞夜的女孩“噩梦”改为除夕的梦中“畅游”,欧式庭院客厅变成北京胡同人家,“鼠王”摇身一变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年兽”,男演员穿上大褂,女演员换上青花瓷裙,通过仙鹤舞、瓷器舞、丝绸舞、扇子舞、风筝舞、糖葫芦舞、陀螺舞、金元宝舞、鞭炮舞等舞段,讲述一个老北京家庭“过大年”的故事。为排演剧中击退“年兽”的片段,中芭特意邀请专业双截棍教练进行指导。双截棍对手上动作的要求很高,芭蕾舞演员则比较注重和擅长脚部动作,对他们来说,这个舞段颇有难度。取代原版小雪花舞的仙鹤舞也颇具代表性,“仙鹤”们的纱裙后摆做了加长处理,舞蹈难度与形式美感浑然一体。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