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碌曲:旅游村中的“标杆”是怎样炼成的?
从牧场“退休”后的格日扎西,比以前更忙了。除了照顾孙子外,他还打理民宿、开咖啡馆……日子过得充实又满足。
格日扎西正在打扫客房。
今年56岁的格日扎西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一处草原牧民定居点——尕秀村的牧民。随着年龄渐长,他将牧场和牛羊交给儿子后,便“闲”了下来。没想到,有一天又能重新“上岗”。这个机会得益于尕秀村向旅游村的华丽转身。
尕秀村一角。
提起曾经的尕秀村,环境卫生脏乱差是人们的普遍印象。村里垃圾乱堆乱放、院里人畜混居、路上尘土飞扬……尽管拥有秀美的草原风光,又毗邻国道213线,可是南来北往的人顶多下车拍张照片,就匆匆离去。
2015年,甘南州全面铺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多种措施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掀起了一场“环境革命”,尕秀村也开启了“美颜”模式。
村道上的牲畜粪便不见了,土路铺上了塑胶、水泥,独具特色的藏式门楼、民居与休闲广场、花坛苗圃、帐篷城、生态科普长廊相得益彰……短短几年时间里,尕秀村由藏在草原腹地、不为人知的村子,成为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成功“进阶”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旅游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尕秀村生态科普长廊。
定居在这里的牧民们瞅准“商机”,相继开起了牧家乐、民宿。格日扎西就是村里第一批吃上“旅游饭”的牧民。他不仅将家里闲置的两间房收拾成民宿,还在院子里辟了条廊道,装修成了咖啡馆。
“村里的基础设施好了,有人气了,做民宿以及做些小买卖心里也有数了。”他说。许多开办牧家乐、民宿的家庭从旅游服务业中得到了实惠。现在,尕秀村仅牧家乐就有52户,户均净收入达3万余元,全村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
今年,通过甘南州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尕秀村以农牧户自筹3万元,政府补贴2万元为基准,全面启动精品牧家乐改造提升工程。
尕秀村一角。
把草原当作背景来烘托,把村庄当作风景来打造,把庭院当作盆景来培育,尕秀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标杆村”。
“以前牧民收入主要靠传统畜牧业,现在多了条旅游路。”碌曲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高峰说,这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尕秀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力扶持、引导,激发了牧民的内生动力,一个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尕秀村逐渐成形。
旅游业的发展、从业岗位的增加,让村里的牧民从牧场走向市场,从做家务走向做生意,许多牧民把牲畜卖掉专门从事旅游服务业,草场得到修养、生态不断改善,实现了“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双丰收。
有了尕秀村的实践经验,碌曲县又将目光投向了同在国道213线上的贡巴村。这里位于碌曲县南部,地处四川黄龙、花湖、拉卜楞旅游黄金线的中心,又有离国道最近的天然牧场。“我们正在将贡巴作为尕秀的‘姊妹篇’来打造,但又各具特色。”高峰说。(文/图 新华网 宋燕)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xcly/33203.jhtml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