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文明去踏青
将“文明踏青”的意识亮出来、讲出来,化作好风气,增色好风景
武汉大学里,樱花如期绽放。美中不足的是,“樱花劫”又一次不请自来:有游人随手折花,或把树梢拽至下巴,摆出各种造型;也有游人干脆坐上树干,甚至爬到树上晃枝杈,搞一场“人工樱花雨”。这般场面,让很多网友错愕,这也太不文明了。
镜头拉远些,踏青不文明现象还有:逛公园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草坪刚冒绿芽,就上去搭帐篷、放风筝;为了瞧美景、拍美图,不惜跨栏翻墙、折腾动植物;还有在野外随意丢烟头、生篝火,引发险情灾难的……凡此种种,简直让“踏青”一词都跟着蒙羞。
某些踏青者的失态,很可能源于自我约束的失衡。一种,是把自我放得太大了:我玩得尽兴才是最重要的,管他什么自然环境、公共秩序?另一种,是把自我缩得太小了:不文明的大有人在,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两种心态,都足以使人有意无意地放纵自身、伤及文明。
心病还需心药医。治不文明踏青,一方面离不开外部监督,但是成本高、难以操作的问题急需解决。另一方面,需要端正心态、培育自觉,将约束内化。要实现后者,可以通过提示和劝导,扫除认识盲区,帮助游人全面权衡自身行为的效应,明智地做出选择,让大家在踏青时多来些三思而后行。
一思风险。折花攀树伤手伤身,逗小动物被抓被咬,爬野山生野火更是隐患不小,出了意外划得来吗?二思风评。你拽着树杈、骑在树上,自以为美,可周遭的游人是咋看你的?你把躺在草坪、花海的照片发在朋友圈,收获的恐怕也不是由衷点赞,而是朋友们对不文明行为的鄙夷。三思风气。一人以恶小而为之,负面影响或许有限,但这种示范扩散开来,一传十十传百,形成风气,危害可就大了。因为游人不文明,青葱褪去、秀美不再、景区关门谢客,这并不乏其例。权益受损的,到头来还是游人自己。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踏青,请带上你的文明。”这样的提示语不怕反复说,就怕懒得说。随时随地摆出来、站出来,将“文明踏青”的意识亮出来、讲出来,它才容易入脑入心,化作好风气,增色好风景。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5日 13 版)
- 1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廉政教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2 2025年宁夏博物馆管理工作培训班开班
- 3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4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5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6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7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8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9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10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11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