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书犹良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终身,特别是一部好的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完整阐述了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加入小说之笔法,以诙谐风趣的笔调,告诉你一些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的那些根牙盘错、汹涌澎湃的暗流。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自洪武元年(1368 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到1644 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共有将近300 年的历史了。明朝看似平淡,却也出了不少贤相名将及文化名人。像千古廉吏海瑞、中兴名臣张居正、七下西洋的探险家郑和、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翻译家徐光启、民族英雄戚继光,还有王守仁、唐伯虎等各界名人。……他们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熠熠的篇章。我们怀揣着在历史中找寻今日的影子,随作者在优美不乏智趣的文字中徜徉体会着明王朝那些跌宕起伏、那些荡气回肠、那些恩怨情仇……古往今来真乃似曾相识啊!
书法:欧阳德石
近代受西洋学科制度的影响,本是为了专业教育而形成的分野。文、史、哲三分天下使得许多恪守学科畛域的历史学家,至今还不习惯于用文学作品来说明历史,于是《汉书》就是历史专业的《汉书》,《杜工部集》就是文学专业的《杜工部集》,《无能子》就是哲学专业的《无能子》。楚河汉界、画地为牢,失去了多少让世人品味的美文佳肴。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用文学的描写串起当年那些历史细节,再现了明王朝丰富的历史风貌,使多少对枯燥记录历史不甚感兴趣的人,挑灯夜读《明朝那些事儿》,于轻松的文字之间恶补了某些历史知识的空白。正像陈寅恪的《元白诗证稿》,是以诗证史的典范,其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平淡中见深刻,于无声处见惊雷。
我们现代人看到的历史永远只能是第二历史,历史是人书写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拘泥于一种形式。《三国演义》的传播远远超过了《三国志》,但也恰恰是有了演义才让更多的人茶余饭后愿意主动去读史,不是吗?
习惯了对那些枯燥的史书敬而远之,而中国的史书除《资治通鉴》外又都是纪传体,读起来自然有点颇费力气。而那些所谓的戏说历史的影视剧歪曲历史却又振振有词地说是代表着某种观点,实则是对历史的无良无知亵渎,乃至对观众读者的误导。《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似乎尝试在改变这一点,用通俗的话语轻松说起明史,其中不乏作者的个人观点甚或偏好,我们读到有趣处,会随作者一同莞尔。
当然,本书并非严谨的史学之作,有些不能当做史实去看。历史真相有时虽深潭微澜,但却永远是客观存在于历史中的。
岁月总是在以不同的形式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着,读一读《明朝那些事儿》吧,浮躁的当下,读史或许真的可以省身明智!
(李秋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