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成文化符号
锦鲤、佛系、官宣、土味情话、确认过眼神……日前,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这些平日里在网络中高频出现的流行语言纷纷入围。层出不穷的网络流行语不断拓展着汉语的可能性,也因此成为反映社会文化的标识符号。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情态和使用情景各不相同,有些由社会事件引发,有些被明星或草根带红,还有一些则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走红。纵观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大多出自文化和娱乐领域。有从日本杂志舶来的“佛系”,也有因明星宣布结婚而走红的“官宣”,还有因游戏解说而流行的“皮一下”。尽管网络流行语的出处不同,但都在不同方面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流行文化,汇集了社会某个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和情绪。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手段,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更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网络流行语是现实语言的延伸,也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和大众心态。拿“佛系”一词来说,它本源于日本杂志中提到的喜欢独处、排斥与异性交往的男子,但经过中国网友的转化后,特指不争不抢、随遇而安、不去计较的人,并衍生出“佛了”“佛系青年”“佛系生活”等一系列词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佛系”正是人们应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是某种社会心态的外化。与之相对应的,因支付宝官方微博抽奖活动而走红的“锦鲤”一词,隐含了人们对于幸运的追逐;因歌曲《卡路里》被频频乐道的“燃烧我的卡路里”,则反映了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向往。这些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人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共同境遇,不仅代表着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环境。
如今,随着网络流行语被频繁使用,汉语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就收录了“给力”“雷人”等网络用语,还将“晒”字加入了“晒工资”“晒照片”这样的注解。语言的创新发展适应了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文化的活力。随着网络流行语渐成社会文化符号,定会引起更多关注和研究。
- 1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廉政教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2 2025年宁夏博物馆管理工作培训班开班
- 3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4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5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6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7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8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9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10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11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