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洮岳麓山!感受古今文人风采,领略独特风景魅力

时间:2021-03-25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830_副本.jpg

  说起岳麓山,人们自然会想到湖南长沙那座著名的岳麓山,以及与岳麓山齐名的岳麓书院,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是甘肃临洮的岳麓山。

  临洮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是古代屏障陇右、控扼川藏的重镇,素有“兰州南大门”之称,也是当今省城兰州连接临夏、甘南、陇南、定西的纽带之一。岳麓山坐落于临洮县城以东里许,这里峰峦叠嶂,树木葱茏,以宋代建东岳庙于山麓而得名。

  而真正零距离与岳麓山亲密接触后,岳麓山上的花草树木,岳麓山上的人文景观,特别是凤台、超然书院,让我体验到了岳麓山的古朴凝重,更使我感受到了岳麓山的独特魅力。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841_副本.jpg

  岳麓山又称东山,屏障县城,现存山上主要有超然台、椒山祠、道统祠、武侯祠、地母宫、先农坛、文昌阁、太平观、三星阁、龙泉寺、奎星阁、东岩寺、曾观、画廊亭台、碑匾刻石等42处景观,其中以凤台(传为老子飞升处)、姜维墩、超然书院(杨继盛办学处)最为著名。每年春节灯会和三月二十八传统庙会闻名远近,成为陇中地区的旅游胜地之一。

  走近山门,仿佛沉浸在陇上江南的仙境里。洮惠渠从山脚下穿过,一字儿向北潺潺流去,给人一个极为灵动的感受。

  越过洮惠渠上的曲拱桥,就可以上山了。走进山门,便有石碑、假山、池沼、庙宇、宝塔。其中石碑上所书临洮十景,多为吟咏风物之作。沿路拾级盘旋而上,来到畅怀亭,就可以俯瞰临洮城了。放眼望去,清澈发蓝的洮河沿着开阔的川道向北流去,而临洮城就像一个乖巧的孩子,偎依在洮河母亲的臂弯里。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846_副本.jpg

  站在半山坡向上观望,超然书院屹然雄踞于山间平台之上,文峰宝塔仿佛一支如椽巨笔,直插云天。如今,东岳庙早已踪迹全无,但山顶保存有超然书院(又叫椒山书院)。走进超然书院大门,发现主要建筑共有五间,北面为新建的悬楼,南面为吊脚悬楼。椒山书院是明代嘉靖年间曾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杨继盛被贬为狄道(今临洮)典史后为发展当地文化教育事业而兴建的,先后几经修葺,如今焕然一新。

  杨继盛是一个让后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河北容城)人,明代著名谏臣。嘉靖年间进士,曾任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大将仇鸾对俺答畏怯妥协,被贬为狄道典史,后复起用为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遇害。他在书院讲学时所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如今镌刻在文峰塔身之上,观而思之,无不让人动容。相传刊刻于清代光绪年间的“赏心况有樽前客;忍负春风寂寞还”(杨继盛手书)对联碑石至今保存完好。清代临洮本籍诗人吴镇在《重修超然书院碑》中记载:“东去狄道城,二里许为岳麓山,山之麓有台,三面壁立,而其上如砺,登之则临川百里了如指掌,洮水萦洄在足下,故谓之超然。”为了纪念杨继盛、邹应龙、张万纪等同严嵩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仁人志士,临洮人民在书院内建立了“杨公愍祠”“双忠祠”,至今还传诵着“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千古名句。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849_副本.jpg

  在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中,浓墨重彩地讲述了杨继盛的故事。历史是喜欢开玩笑的,这个当时几乎被所有人忽视的人,却最终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历史伟人,当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贞这些昔日的风云人物,已被历史的黄沙掩没,已被无数人淡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历史教科书都记下了杨继盛的名字,在明代历史上,他的光芒只有张居正堪与比拟。

  远离政治漩涡的杨继盛,在撮尔小县任微末之吏,他却没有忘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在职期间,他革除吏弊,兴修水利,开采煤炭,兴办教育。因为他亲自前往与藏民商洽,锁林峡深埋于地下千百万年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出深山;因为他创制扬杆,农民学会了用井水灌田,农作物收入倍增;因为他明察秋毫,官场吏弊得以清除,农民负担减轻,因此备受临洮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853_副本.jpg

  距离超然书院不远处,有一座巍峨挺拔的砖石建筑,掩映在梧桐树下的浓荫里,其上镌刻有“凤台”二字,相传这里是老子飞升的地方,因“有凤来仪”而得名。至今在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老子提笔点太极的神奇传说。

  其实,老子来临洮的传说,与一个叫尹喜的临洮人有关。当年,老子李耳因为对周王室失望之极,所以离周向西而去。周王室鉴于老子的影响而不允,于是开始围堵,函谷关令尹喜(故称“关尹”)早就接到了官文。一天早上,尹喜照例上关巡游,却见一团紫气自东而来。看到这一情景,尹喜心中一喜。他毕恭毕敬地邀请白髯老者入座,上茶,然后让他讲课。尹喜本来就是老子的崇拜者,这时他决心已定,毅然辞了关令,跟随老子一路向西,直到临洮。据传,老子跟尹喜在临洮只做了短暂停留,紧接着向西而去,到过茫茫戈壁,漫漫沙漠,在那里没有实现他寻找“圣人”的愿望。最后,在尹喜的一再请求下,这位沧桑老人终于又来到了临洮,驻足于城东的岳麓山上,直到“驾风而去”的一天。有人说《道德经》就是由老子讲述、尹喜记录而成的。没有人敢肯定这是真的,也没有人愿承认这不是真的,历史真是一个难解的谜。杨继盛曾在《自序年谱》中写到:“此台相传为老子飞升之所,盖过函谷关而来,所传或言不谬云。”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08_副本.jpg

  如今在凤台之上,巍然屹立着一座高达十米的老子飞升阁,里面供奉着一尊三米高的老子汉白玉雕像,以供后人瞻仰凭吊。

  在盘山石阶的高处,耸立着一座“甘南农民起义烈士纪念碑”。1943年,不畏强权和暴政的临洮儿女及邻县汉、回、藏各族人民,在王仲甲、肋巴佛、毛克让等人率领下,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甘南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甘南的统治,强有力地支援了正处于抗日战争困难时期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并促进了当地人民的觉悟和各族人民的团结。虽然起义惨遭国民党镇压,但甘南儿女向往和平、追求自由的精神永载史册。与之相邻的则是鲜花簇拥的“烈士陵园”,已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南面山坡上,与之呼应的是为了纪念1949年临洮儿女踊跃参军、进军新疆戍边的“戍疆亭”。1949年8月16日临洮解放以后,1500多名有志儿女追随王震将军进疆战斗,为解放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立下了不朽功勋。

  沿山而上,来到岳麓山顶,就可以见到一处巍然矗立、直指苍穹的墩台,居高临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姜维墩了。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857_副本.jpg

  这是一座崭新的砖瓦砌成的古城垛口建筑,其中包裹着的是昔日用黄土夯筑,夯层中夹杂有草绳痕迹的墩台。据史料记载,姜维墩南北长22米,东西宽14米,高约10米。墩台顶部南北长13米,东西宽6米。墩台下方暴露有粗绳纹瓦片,曾经出土有秦汉砖瓦及铁戟、铁甲等遗物。在墩台附近,出土有秦汉墓葬随葬明器彩绘云气纹灰陶奁等。姜维墩以南约100米处,也有一座墩台。此二墩皆系秦汉烽燧,后世不断修葺利用。据《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记载,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年(247年),大将军姜维“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延熙十七年(254年),“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今岷县)三县民还”。延熙十八年(255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据史料记载,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大将军姜维九伐中原,多次与魏军激战于洮水之滨。姜维立于墩上运筹帷幄,指挥大军。因姜维伐魏而数攻狄道,故民间将今临洮城东岳麓山巅的烽燧称为“姜维墩”,实则秦汉时所筑,时期更早,后代沿用,为陇西郡治最高之“瞭望哨”。今天,我们站立在用砖石葺建而成的姜维墩上,不禁眼前浮现出当年战鼓如雷、战马嘶鸣的悲壮场面。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00_副本.jpg

  站在岳麓山巅举目远眺,只见“南屏黛色碧如玉,一脉洮水流入川”,眼前的临洮县城高楼鳞次栉比,洮阳阡陌纵横,又将是春潮滚动之际,不禁感慨万端,更添万丈豪情。说实在话,我倒真爱上了这座使人着迷又催人奋进的岳麓山。

  返回山麓,听得“哗哗”的流水声,我想,这就是相传岳麓山最大的亮点玉泉吧!“岳麓山岗下,相传有玉泉。流来波影动,涌出月光圆。水面蟾晖满,溪头桂魄鲜。听是常倚树,石蹬泻涓涓。”披读清代临洮诗人魏椿《洮阳八景·玉泉涌月》一诗,更让人对岳麓山浮想联翩,神往不已。

  山光水色秀美奇丽,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文物古迹引人入胜,古刹名寺隐藏山坳,使人流连忘返。离开岳麓山的时候,我深深地回望了几眼,但我的内心仍然平静不下来……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16_副本.jpg

  听闻远方有景

  我们踏青而来

  你一定要去看看三月的岳麓山

  万物复苏 晴空万里

  点亮小花花

  春风十里不及相遇有你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hdjl/3628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