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植物走进心灵
不知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场景:公园里,一位蹒跚学步的孩子问父母,这是什么植物?父母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不过如今,人们不必再为一株植物抓耳挠腮,只需打开手机上专门识别植物的APP,扫一扫眼前的植物,就能知道所有关于它的秘密。
其实不只是APP,市面上关于植物的书籍也越来越多,《种子的胜利》《怎样观察一棵树》《植物在想什么》……生动的文字辅以精美的图片,吸引众多读者购买。
在公园、景区,植物身上或近旁都有一块木牌或二维码,这一方小小的“说明书”记载了它们的家族历史和生长习性。有些景区还专门为植物建立了博物馆,引导游客在欣赏美景前先了解植物的故事。这一切都意味着,植物正在进入现代都市人的视野中,成为人们认知的对象。
现代都市人对植物的喜爱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世界观一脉相承,即把植物视作自己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加以关照。宋代大儒张载曾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何止植物,就连万物也是我们休戚与共的存在共同体。植物识别APP的火热正反映了人们对植物的好奇、对求知的渴望和对自然不断探索的欲望。
在认知层面外,植物更成为现代人的审美对象。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那些奇花异卉身上所具有的美时,它们便走进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朱光潜曾在《谈美》里举了一个例子:面对同一棵古松,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不同的。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木商眼中的古松是一块价值多少钱的木料,我所知觉到的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只有画家朋友看到了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用“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才赋予了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如今,用“无为而为”的眼光欣赏植物,北京世园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通过园艺融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宜居生存空间,北京世园会将为人类留下一份珍贵的礼物——一颗欣赏自然、尊重自然、珍视自然的种子。
- 1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廉政教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2 2025年宁夏博物馆管理工作培训班开班
- 3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4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5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6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7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8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9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10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11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