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红色”旅游路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的“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助力革命老区脱贫”培训班在江西省上饶市方志敏干部学院举办,“推动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是此次培训的一大重点。近年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革命老区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之路,许多地方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形式单一、缺乏亮点等现象在红色旅游点普遍存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红色旅游需求。如何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好“红色”扶贫之路值得深思。
“重内涵”是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红色旅游有其独特性,是以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为宗旨的旅游产品。瞻仰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获得精神熏陶和心灵洗礼,这是选择红色旅游的游客的共同诉求。因此,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专家王兴斌建议,应当围绕红色主题,营造氛围、深化体验、寓教于游,尊重历史事实,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重视红色旅游的内容生产环节,加大红色旅游文化精品的开发力度,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绝不能庸俗、媚俗。当前,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着宣讲史实不严谨,甚至戏说、演绎革命故事的现象,偏离了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轨道。
红色旅游应当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各不相同,各地发展红色旅游也应当“同中有异”,充分展示自身的独特魅力。例如,海南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碧水蓝天、古迹历史相融合,走出了一条“四色”发展之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模式;山东淄博的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模式等。如今,各地红色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如何吸引游客目光、促使游客口耳相传,差异化、特色化是“加分项”。
走好“红色”扶贫之路离不开专业人才。进入暑期,各地的红色旅游迎来高峰,多地不约而同地开设起红色旅游相关培训班。6月18日至22日,湖北红安举办红色旅游精准扶贫导游培训班,来自多领域的专家为来自全县11个乡镇的436名精准扶贫户子女授课;6月17日至21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全省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暨导游员培训班在福州举办。人才是红色旅游获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关系着“红色”扶贫路能否走得顺畅。红色旅游景区从业人员骨干、红色旅游资源属地的乡村负责人、景区周边乡村旅游经营户、带头人、传统工艺传承人、红色旅游志愿者等都是红色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财富”。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了多次红色旅游扶贫人才建设培训,针对不同对象举办专题培训班。通过培养红色旅游人才,将帮助所在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最终实现脱贫。
- 1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廉政教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2 2025年宁夏博物馆管理工作培训班开班
- 3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4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5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6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7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8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9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10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11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