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保留下来的村庄的三种形态:原料村、产品村、服务村

时间:2019-07-25 来源: 作者:
独立保留下来的村庄的三种形态:原料村、产品村、服务村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实际上每个村庄的发展的可能是比较多的,首先去留的问题,是不是被并掉,是不是进入城镇化,是不是要消失,能不能被保留。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问题的前提是可以被保留,可以独立保留,这个大前提下。

  独立保留下来的村庄,他的发展方向是很多的,有的可能做原材料村,有可能是产品提供者,有的可能是承接服务。通常我以市场定义他们为原料村、产品村、服务村。

  原料村:简单的提供原材料,可以输出肉蛋奶,可以输出金银铜铁矿产资源,是原材料的提供者,不一定具备二产加工的能力和实力,光种养殖就做的很好,可以安安心心的做原材料的供应,这样的村,一般面积比较大,产业规模比较可观,他们不一定具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能力,起初不一定看得出发展的苗头,但具备发展的潜力。

  产品村:具备了产业升级的能力,有的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了可以是把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把价值提升,有的甚至能够输出包工队等的劳动力产品,输出手工业技能型产品。这样的村子不一定规模很大,不需要太多的种植面积,但是对人口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服务村:服务的最直接的表现是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当然同时可以伴随的是艺术的,体育的,文创的等泛旅游产业的内容,嫁接到乡村来。这种乡村的开发价值和升级价值非常大,我们一般把这个定义成三产带动二产带动一产的模式,但是这种情况下大家往往忽略其实他是一产被隐形化,一产还是可以自保自足的。

  当然这几个类别是人为定义,我提出这种分类方式不是为了把类型说死,而且每个类型里内容又都具备延伸性。同时,乡村的生长性决定了他自己的发展方式,它可能具备生长性,从原料村到产品村再到服务村,一点点升级,可能是服务倒逼产品和原料的品质提升。只要是能够独立保留且存在的就可以发展这三种模式,既可以是原材料的供应,又可以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文旅和乡村相结合就是最好的方式,可以通过文旅来统筹三种模式的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曹洪仁,八界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前中科院旅游中心副项目总监,智库顾问专家;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文旅顶层设计。专家咨询:186120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