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母子接力守护马鹿 高原精灵有了“家”
深秋的类乌齐马鹿国家级保护区内,草地已是金黄一片。藏族阿妈向秋拉姆端着装满芫根的塑料盆,“嗦嗦嗦……”向山野呼喊。不一会儿草地变得热闹起来,一群马鹿由远及近向老人聚拢。
西藏马鹿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濒危动物会议认为西藏马鹿已经“绝种”。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发现这一物种仍然存在,并于1993年设立了类乌齐马鹿自然保护区。近日,中新社记者来到该保护区采访。
该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就是以向秋拉姆家的牧场为中心建立并升级而成的。而向秋拉姆与马鹿的缘分,至今已延续数十载。
在15岁那年,村里的牧民带回3只和鹿群走散的野生马鹿幼崽,交由向秋拉姆照顾。“刚开始我把它们当作玩伴,但后来渐渐有了感情,就把它们当成家里的一员。”
家中并不富裕的向秋拉姆总是省下牛奶、糌粑等喂养小马鹿,由于担心晚上受凉,她还抱着小马鹿睡觉。和小马鹿共同生活了几年后,向秋拉姆将它们放归自然。然而,当冬天马鹿群下山觅食时,向秋拉姆总能和这三只马鹿“偶遇”。“它们还认得我,跑过来跟我玩。”每到此时,向秋拉姆总会拿出糌粑拌上盐招待它们。
1993年,向秋拉姆成为类乌齐马鹿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管理员,日常的工作简单也繁忙。“每天都要观察鹿群的行动轨迹、进食、栖息情况。中午还要巡逻一次,防范有野生动物或盗猎分子伤害到鹿群。”
这些年来,向秋拉姆脸上的皱纹一天天加深,但她爱护的马鹿群一天天壮大,当地对马鹿种群的保护力度也不断增强。
2005年,类乌齐马鹿保护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06万公顷,国家累计投资已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管理局→保护管理站→巡护点”的保护管理体系,建立了马鹿监控系统和科研监测站,保护区内马鹿种群数量大幅增加,科研能力也大大增强。
如今,年过六旬的向秋拉姆已经退休,她的两个儿子则接过了母亲的接力棒,承担起管理和照料马鹿群的任务。
“我们从小在鹿场长大,和马鹿养成了很深的感情,它们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大儿子仁青泽培已是鹿场的负责人之一,照顾马鹿的工作他已熟稔于心。他说,妈妈现在年纪大了,希望能像她一样好好照顾这群马鹿,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原文链接:http://lyfzt.xizang.gov.cn/xccx/lytg/202110/t20211029_2676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1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廉政教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2 2025年宁夏博物馆管理工作培训班开班
- 3 东西部协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班
- 4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5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6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7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8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9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10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11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