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 创建文旅重点实验室 培育文旅高新科技企业
川观新闻记者吴梦琳
提要:
1、依托优势技术,面向行业应用,瞄准发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特色领域及交叉领域培育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
2、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领域广泛、特色鲜明、定位清晰、规模适宜的文旅行业智库。
3、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企业,鼓励一批“专精特新”文旅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重点行业相关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4、打造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文博场馆标杆项目。
5、在全省培育并认定一批发展意识较强、综合带动力大、市场前景好、消费者评价高的文旅IP示范项目。
6、重点培养支持500名文化艺术人才、500名旅游人才、1500名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示范带动各市(州)支持培养10000名文化和旅游人才。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文化旅游的新一轮转型迭代提供了更多可能。
日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和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文旅育人及人才培养等几大方面着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和支撑作用,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化旅游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
具体来看,在完善文旅科技创新体系方面,根据《规划》,以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作为全省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十四五”期间将争创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1家,认定省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10家;加强文旅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完善文旅行业智库体系;支持创新型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为将科研成果与四川文旅产业发展实际嫁接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规划》提出了将“聚焦巴蜀文化、三国文化、川渝传统戏剧曲艺及现代展示方式、非遗传承保护、山地旅游、藏羌彝民族旅游等领域开展研究”。支持文化和旅游重要装备、工艺、系统、平台的研究成果转化推广。
推进文化和旅游信息化方面,推进全省文旅系统数字化改革,实现旅游景区、文博场馆身份证、健康码、门票“三码合一”便捷入园。“十四五”期间,每年计划创建智慧旅游城市5个,创建35家智慧景区、智慧公共文化场馆等数字化示范单位。
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和细化研学旅游、山地旅游、工业旅游、自贡彩灯、非遗产品等一系列地方标准,推动山地旅游、自贡彩灯等部分有代表性的标准成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智慧景区标准参与行业标准的编制。形成四川天府旅游名牌系列规范和指南,推动天府旅游品牌高质量发展。
加强文旅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设立“四川省文旅IP发展研究中心”,深入推进文旅IP培育、示范工作与“天府旅游名牌”工作有机融合。
通过发展研学旅游等推动文旅育人及文旅人才培养。“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培养支持500名文化艺术人才、500名旅游人才、1500名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示范带动各市(州)支持培养10000名文化和旅游人才。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jd/2022/5/7/2d62b1e3644347d88124d0d3ea1d61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1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2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3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4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5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6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7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8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9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
- 11 丁薛祥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里贝拉举行第六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