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恢复开放应注重健康价值挖掘

时间:2020-02-25 来源: 作者:

  连日来,包括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江苏南京玄武湖景区在内的多处景区景点恢复开放,更多景区在为有序恢复开放做准备。四川、浙江、山东、甘肃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有序推进包括景区景点在内的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扶持。

  分区分类、分批分阶段、分节奏分对象的有序复工复产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发展的需要。从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来看,旅游、休闲、文化等领域,虽然还不完全具备开工营业的条件,却也需要开展一系列复工复产的准备工作。

  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应始终把从业人员和游客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在保障景区内外环境“零风险”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开园营业,坚决杜绝盲目跟风和违纪违规的经营行为。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景区除了扎实开展防控疫情和企业“自救”外,还应该在健康价值挖掘及重塑上下功夫。

  疫情后游客对健康安全的敏感度明显提升,对自然、生态及健康产品的消费更加热衷,对旅游目的地及企业的健康安全意识、卫生消杀保障更加看重。因此,旅游景区只有充分挖掘资源健康价值、推出健康产品、保障健康环境、塑造健康形象,把健康安全理念融入到发展的各个环节,系统化地提升景区的健康价值,才能获得游客的认可。围绕健康价值的挖掘与重塑,景区可以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编制系统化的景区健康与安全价值提升方案。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景区,都需要重新审视其健康安全的基础与条件,积极寻找健康价值方向和卖点,构建起牢固的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分阶段实施的行动计划。

  二是对景区资源、产品和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健康价值挖掘与提升。深入发现景区旅游资源新的健康价值点,推出一系列康养旅游、户外运动、露营拓展、康体娱乐、绿色美食、生态研学等健康产品,通过改造已有项目、优化开工项目、包装储备项目等方式,形成景区健康项目群落。

  三是对景区空间环境和设施条件进行健康化处理。需要重点完善景区公共卫生管理和应急体系,补齐环境卫生和健康设施的短板,建立完善的健康标识提示系统,购置充足的应急物资,加强健康安全保障。

  四是立即开展景区安全健康形象的系统化建设。通过制作健康文本内容、编写健康文化故事、改善健康安全解说系统、加强信息传播等,传递健康安全景区的印象,恢复游客对景区的信任感。

  五是建立健康安全培训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培训。尤其是在疫情当前,要更多地开展员工在线培训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专项内容,全面贯彻健康安全理念及流程,养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操作习惯,树立鲜明的安全健康服务意识与形象。

  (作者系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